媒体聚焦
中国网11月4日讯 2013年11月4日,由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经济学模拟联合实验室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主办的2013年《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3)》发布会在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技大楼一层多功能厅召开。本年度绿皮书的主题是“聚焦低碳城镇化”,是我国在城乡一体背景下“新型城镇化”在低碳实践领域的发展与应用。
绿皮书指出,2013年9月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一工作组发布第五次评估报告决策者摘要。该报告对自第四次评估报告(2007)以来,过去六年多气候变化自然科学领域的一些关键科学问题进行了综合评估。可以看到,国际科学界对气候变化自然科学问题的研究日趋深化,对一些关键科学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一些领域取得了新的进展。
基于气候系统多种观测资料的分析表明,气候系统变暖是毋庸置疑的。自1950年以来,观测到许多变化在几十年乃至上千年时间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大气和海洋已变暖,积雪和冰量已减少,海平面已上升,温室气体浓度已增加。1880~2012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约上升了0.85℃,过去的三个十年连续比之前自1850年以来的任何一个十年都偏暖。在北半球,1983 2012年可能是过去1400年中最暖的30年(中等信度)。1971年以来全球冰川普遍退缩,1979年以来北极海冰面积以每10年3.5%~4.1%的速率缩小,1901~2010年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速率为每年1.7毫米。2011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浓度分别为391ppm、1803ppb和324ppb,是近80万年以来最高的,比工业化前分别升高了40%、150%和20%。自工业化以来,CO2浓度的增加,这首先是由于化石燃料的排放,其次是由于净土地利用变化的排放。海洋吸收了大约30%的人为二氧化碳排放,这导致了海洋酸化。
近年来,有关人类活动影响气候系统的证据更多更强。源自区域温度、水循环、冰雪圈和海洋等方面的新证据进一步表明,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系统的影响是明确的。极有可能的是,人为影响是20世纪中期以来全球变暖的主要因子。多信号检测和归因分析表明,自20世纪早中期来,在量化的人为和自然强迫的贡献中,导致全球变暖的最大贡献来自温室气体。其它强迫(包括对流层和平流层气溶胶、平流层水、太阳辐射等)能够导致气候系统年际和年代际的变化,但是不能解释20世纪早中期以来气候系统的系统性变暖趋势。
与1850年到1900年相比,除了最低情景外,在所考虑的其它所有情景下,21世纪末全球表面温度变化预估有可能超过1.5°C,在两个高情景下,可能超过2°C。几乎确定的是,随着全球平均温度上升,日和季节尺度上,大部分陆地区域的极端暖事件将增多,极端冷事件将减少。很可能的是,热浪发生的频率更高,时间更长。偶尔仍会发生冷冬极端事件。很可能的是,在21世纪随着全球平均表面温度上升,北极海冰覆盖将继续缩小、变薄,北半球春季积雪将减少。全球冰川体积将进一步减少。21世纪全球平均海平面将继续上升。在所有RCP情景下,由于海洋进一步变暖以及冰川和冰盖进一步的物质损失,海平面的上升速率很可能超过1971 2010年观测到的速率。
温室气体的持续排放将造成进一步的变暖以及气候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发生变化。限制气候变化就需要大幅持续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21世纪末期及以后时期的全球平均地表变暖主要取决于累积CO2排放。即使停止二氧化碳排放,气候变化的许多方面将持续许多世纪。这表明过去、现在和将来的CO2排放产生了长达多个世纪的气候变化持续性。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