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中国网11月4日讯 2013年11月4日,由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经济学模拟联合实验室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主办的2013年《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3)》发布会在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技大楼一层多功能厅召开。本年度绿皮书的主题是“聚焦低碳城镇化”,是我国在城乡一体背景下“新型城镇化”在低碳实践领域的发展与应用。
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ISDR)发言人布瑞吉特・利奥尼指出,气候变化和城市化是使得人类更容易遭受灾害影响的两大因素。气候变化使人类面临更多的灾害威胁,近十年来,气候变化引起的风雹、洪水、干旱等灾害的发生频率和严重性明显增加,对经济、健康、安全等方面的威胁日益加剧,已成为当前世界最突出的环境问题。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口、产业向城市集中,城市成为规模庞大的承灾体,更容易遭受灾害并造成重大损失。
绿皮书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华东地区的城市化对观测气温的变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尤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最为显著。华东地区城市化对于1981~2007年区域平均变暖幅度的总体贡献约为四分之一,其中特大城市站热岛效应对增暖的贡献超过44%。气候变暖对于华东地区长江三角洲的许多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气候变化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海岸带的影响及带来的风险
气候变化使得华东区域自北向南的沿海海平面变化情况的地域差异更加明显。1978~2007年,华东沿海各省市海平面升高幅度由高至低为:上海(115毫米)、浙江(98毫米)、山东(96毫米)、江苏(78毫米)和福建(47毫米)。近几十年来,山东半岛东南部沿海的相对海平面上升速度约为3.0毫米/年;江苏和长江口北沿海的上升速度为0.9毫米/年;长江三角洲沿海的海平面平均上升速度为4.7毫米/年;福建沿海则为1.9毫米/年,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海平面上升速度最为显著,远远高于华东其他沿海地区。
华东沿海地区大部分海岸段属于风暴潮易发地段,其中比较严重的岸段包括渤海湾到莱州湾沿岸、江苏小洋口到浙江台州温州地区、福建的沙堤至闽江口等沿海地带。2000年中国沿海曾发生严重风暴潮灾害,给华东沿海地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高达112亿元。
华东区域海岸侵蚀是中国海岸带侵蚀较严重的区域,占全国海岸侵蚀总长度的67%。长江三角洲海岸侵蚀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淤积航道、岸线后退、洼地淹没。
未来海平面上升将增大河口盐水入侵的距离。以长江口为例,在海平面上升为30厘米、50厘米和100厘米的条件下,盐水楔将分别向上游推进3.3公里、5.5公里和12公里。另外相对海平面上升,海堤原设计的高潮位出现频率将随之增加。如上海黄浦江防汛墙设计水位为1000年一遇,若海平面上升100厘米,则变为100年一遇。海平面上升20~50厘米,长江三角洲的海防堤标准就会由100年一遇降为50年一遇。大大加大了防汛墙遭受破坏的几率,且这种增加是非线性的。
2.气候变化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能源消费的影响及带来的风险
气温对华东区域能源消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活中的冬季取暖和夏季降温的能源消耗上。在全球气候变暖和区域快速城市化造成的热岛效应的双重影响下,华东区域近年来夏季持续高温天气频繁出现,用电量不断增长。据估计,在经济比较发达和夏季炎热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空调负荷占夏季高峰电力负荷的1/3以上。对上海地区2003~2006年夏季逐日用电量和最高用电负荷资料与同期气象要素的相关分析表明,日用电量和日最高用电负荷与气温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上海地区日最高气温每增加1℃,最高负荷增加37.7万千瓦。此外,连续高温的热累积效应和高于28℃的过高的最低气温也都对用电负荷的增加产生明显的影响。未来,华东区域极端高温事件出现的频率和强度可能增加,这将进一步加剧该区域的能源消耗。
3.气候变化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带来的风险
(1)气候变化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人体健康的直接影响及带来的风险
全球气候变暖对人体健康最直接的影响是极端高温产生的热效应将变得更加频繁、更加广泛。高温热浪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增加,除直接造成人类死亡率增加外,还导致以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为主的发病率提高。华东区域是中国高温热浪发生较为频繁的地区之一。此外,由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迅速,导致城市热岛效应加强,表现出城市中心比近郊区和远郊区具有更多的高温日数、更高的极端最高气温、更长的高温持续时间,再加上城市人口密度大,城区空气污染状况更为严重,进一步加剧了高温热浪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暴雨、洪水和台风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会导致死亡率、伤残率、传染病发病率和心理异常的增加,并对公共卫生基础设施造成破坏。全球变暖可能导致台风、强降水等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频率有所增加,华东区域海岸线长、城市群人口高度集中,成为容易遭受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侵袭并造成重大人员损失的高风险区。
(2)气候变化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人体健康的间接影响及带来的潜在风险
气候变化对健康的间接影响源于气候变化对复杂生态系统的干扰,主要包括媒介疾病发生的强度和范围的变化,非媒介传染病、农业减产引起的营养不良和其他健康效应,海平面上升引起的各种健康问题等。
长江三角洲气候变化对健康的一个主要的间接影响是媒介疾病的传播。气温和降水的变化会影响媒介虫类的行为和地理分布,从而改变媒介疾病的发生率。受气候变化影响最明显的一种媒介疾病是疟疾,疟疾只分布于冬季最低气温16℃以上的区域,除福建省外,其他地区常见疟疾的输入性病例。由于全球变暖使许多地方出现暖冬,因此疟疾可能向华东中北部地区传播。近年来由于气候变暖、人口流动性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因素,登革热的发生率也显著增加,华东沿海地区,包括福建北部、浙江、上海、江苏和山东南部已经成为中国登革热的高风险区之一。在未来气候变暖情景下,华东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血吸虫病分布范围的界限将北移,江苏和安徽境内北移尤其明显。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