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媒体聚焦

【2013版《气候变化绿皮书》】新华网:2013年气候变化绿皮书发布 聚焦低碳城镇化
来源:新华网  作者:本网转载   发布时间:2013-11-05

       中国网11月4日讯 2013年11月4日,由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经济学模拟联合实验室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主办的2013年《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3)》发布会在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技大楼一层多功能厅召开。本年度绿皮书的主题是“聚焦低碳城镇化”,是我国在城乡一体背景下“新型城镇化”在低碳实践领域的发展与应用。 


       绿皮书由长期从事气候变化科学评估、应对气候变化经济政策分析以及直接参与国际气候谈判的资深专家撰稿,全面介绍多哈会议以来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最新进展,深入分析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成效与面临的挑战,紧紧围绕低碳城镇化这一国内热点问题展开论述,并配以大量的城市案例分析,力图为读者全景式地展示有关走低碳城镇化道路、打造低碳韧性城市的最新进展和发展方向,是一本集气候变化科学研究、气候外交与谈判、应对气候变化政策行动以及气候变化经济学分析于一体的综台性读物。 


       绿皮书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王伟光指出,城镇居住人口已然超过50%。中国的城镇化已从城乡分割的二元型社会进入到了城乡一体,以城市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如今,超过7.1亿人生活在中国的城镇,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在城镇聚集,城镇已经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核心力量。如何提高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走出一条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是我们面临的新的重要课题。 


       回顾过去几十年,中国的城镇化推进模式是典型的粗放外延模式,特征就是高消耗、高排放、高扩张,资源环境代价大,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在一些大中城市中城市病日益凸显,如交通的拥堵与低效、垃圾围城以及雾霾等等。未来二三十年,中国不仅要持续城镇化的规模扩张,还必须实现品质的提升,但耕地、水、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极为有限。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城乡一体走低碳城镇化道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中国正处在城镇化的中期,城市形态可塑性大,必须引进新模式来建造低碳城市。低碳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城镇化质量、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实现路径。在快速的城镇化进程当中,一定要避免基础设施建设的锁定效应,进行科学的规划与布局。与此同时,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给城市带来的气候风险与脆弱性也日益凸显。因此,需要对城市加强适应性管理,打造低碳韧性城市。 


       皮书主编、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指出,随着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的陆续发布,预计科学评估结论将对正处于艰难阶段的国际气候谈判产生影响,再此推动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高度关注。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深入认识把握气候规律,科学应对气候变化,在不断丰富气候文明新内涵的途程中扎实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气候灾害愈加频繁,同时由于中国快速城镇化的发展,使得城镇化建设面临更大的脆弱性和风险。 


       今年以来,我国区域性暴雨过程集中,东北、西北及四川盆地等地出现严重暴雨洪涝灾害;江南及贵州等地伏旱影响重;生成和登陆台风个数偏多;中东部地区雾霾天气频繁、影响重。2013年1月上旬至10月中旬,全国平均雾霾日数为29.9天,较常年同期偏多10.3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频繁雾霾天气导致部分地区空气质量下降,对人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北方暴雨、南方干旱高温天气、中东部城市的长时间雾霾天气、城市局地暴雨等极端气候事件无不提醒着我们:城镇化的过程选择会对气候变化产生影响。同样,气候变化也对城镇化产生影响。因此,推进低碳城镇化,就要在城市治理和规划设计中协同考虑温室气体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相关风险与灾害的不同需要,转变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和治理理念,进行适应性管理,打造低碳韧性城市。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