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新华网北京10月18日电(记者赵琬微、白瀛)纪录片蓝皮书《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2013)》17日在北京发布,该报告指出,我国纪录片正在从行业向产业的全面蜕变,将重新回到公众的视野当中。但在纪录电影市场、新媒体的运用等方面,我国纪录片领域还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舌尖现象”诱发纪录片回归
2012年,一部介绍中华美食的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风靡全国,让充满人文关怀色彩的纪录片成为社会热点。蓝皮书认为,这是纪录片回到公众视野的重要标志。
“在上个世纪80年代,纪录片曾经风靡一时。当时热播的《话说长江》《话说运河》等纪录片,向观众深情地展现了祖国的大好山河,让在改革开放中奋斗的人们找到了民族自信心。后来随着电视节目的多元化,纪录片一度沉寂。”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何苏六说,如今随着产业的日趋成熟,纪录片将重新回到公众视野当中。
根据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持续7年的调查,2012年中国纪录片在生产、制作、传播、营销等领域有较大增长,发展的突出特点是全面转向产业化实践,制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蓝皮书认为,这一年,有关的政策从行政指导转向实质性的产业引导、产业环境持续改善、国际营销谋求突破、资本市场开始试水,诸多现象表明纪录片正在从行业向产业的全面蜕变。
新媒体撬动行业增长 电影院线“惨淡”依旧
“在新技术支撑下新的传播形态,颠覆着新旧媒体间的利益分配。长期以来沉静平和的纪录片领域成为关注焦点、纷争对象。”何苏六说。2012年以来,随着新媒体成为越来越多人观看纪录片的新渠道,通过社交媒体等方式,微视频制作和播出手段更加多元灵活,纪录片存在着巨大发展前景。
2012年,我国纪录片投资水准、总体质量进一步提升。蓝皮书显示,我国电视纪录片平均每分钟投资额度为673.3元;电视纪录片年度投资总额介于10.78亿元至12.52亿元之间;电视纪录片年度首播总量为15880小时,同比增长17.8%;电视纪录片年度制作总量约为10300小时,同比增长35.9%。
不过,在我国电影院线上,依旧难觅纪录片的踪影。2012年,国内纪录电影进入院线市场仅有《索马里真相》与《仰望星空》2部,合计票房130万元。《仰望星空》讲述了科学家钱学森的生平事迹,电影本身是非常有看点和感人的,但是前期宣传营销不够,导致最终票房惨淡;而《索马里真相》上映时值三八妇女节,同档期女性题材电影对其造成一定冲击,且索马里题材热点已过,大众的关注度不高。比对2012年美国电影院线市场出产纪录片141部,总收入达到1.3亿美元,我国纪录电影在产量和票房上都存在很大差距。
何苏六认为,虽然目前我国纪录片的产业格局尚未成形,产业链依然不够清晰。但在市场召唤之下,随着纪录片产业化实践的深入,催生其发展的力量正由内而外涌动,整个纪录片领域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