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媒体聚焦

【2013年版《民间组织蓝皮书》】光明网:《中国民间组织报告蓝皮书(2013年)》发布
来源:光明网  作者:本网转载   发布时间:2013-09-23

    光明网北京9月17日电(记者李瑞英)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主办的《中国民间组织报告蓝皮书(2013年)》发布会暨深化改革与民间组织研讨会,2013年9月17日在京举行。会上,发布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黄晓勇主编,潘晨光、蔡礼强为副主编的《中国民间组织报告蓝皮书(2013年)》。蓝皮书指出,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有民间组织49.9万个,比2011年增长8.1%。民间组织正逐步成为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基础和重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间组织与公共治理研究”课题组专家认为,我国民间组织从增长数量来看,不但走出增长低谷,而且开始步入快速增长阶段。2013年3月正式颁布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与职能转变方案》明确宣告了双重管理制度将于年底正式终结,行政体制改革破除了制约民间组织发展的制度障碍,而民间组织对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发挥着重要的基础和支撑作用。今后深化体制改革与推动民间组织发展应同步推进,把民间组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来谋划,作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基础和重点。

 

  专家说,民间组织增长速度2011年出现拐点,2012年增速大幅提升。截至2011年底,全国共有民间组织46.2万个,比2010年增长3.7%。2012年与2011年相比,民间组织数量增加了3.7万个,民间组织总数达到了49.9万个,2012年的年度增长率为8.1%。2012年民间组织增长速度的大幅攀升,充分说明以广东等地为代表的全国范围内十余个省市的直接登记管理制度改革探索取得了切实的成效,“入门难”问题的破解,大大释放了民间组织的发展活力。未来一个时期,随着政府职能转变的加快推进以及政府机构的进一步精简,民间组织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资源支持,民间组织会逐步带来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以及一步步成为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主体和社会建设的主力军。

 

  《中国民间组织报告蓝皮书(2013年)》主要观点如下:

 

  (1)行政体制改革破解民间组织双重管理制度障碍。2013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与智能转变方案》明确提出,民间组织可以直接向民政部门申请登记,不再需要主管单位审查同意。这意味着双重管理体制的终结。

 

  (2)民间组织正逐步成为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基础和重点。行政体制改革与民间组织发展是相互支撑、互为条件的关系,政府职能转变是为民间组织发展提供空间和资源支持的前提,而民间组织发展则是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基础和保障。

 

  (3)社会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是把民间组织培育成为公共治理结构中的重要主体。社会体制改革的路径是什么?从前是政府本位,即政府包办一切、政府直接管理,现在要转变为社会本位,政府与社会共同承担且社会优先。在此过程中,政府要“加法”和“减法”同时做。“减法”,是要减少对公民个人和民间组织的过多干预,降低民间组织成立的准入门槛。“加法”,是政府要采取多种政策措施大力培育扶持民间组织发展。

 

  (4)民间组织应成为党在新形势下开展群众工作、贯彻群众路线的组织载体。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培育一支功能强大、代表广泛的民间组织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通过培育扶持各类民间组织的健康发展和有序参与,重新实现新形势下的社会“再组织化”。我们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来看待做好培育发展民间组织的问题,把培育发展民间组织作为党在新时期群众工作的重点,把民间组织作为开展群众组织载体的新型平台,以及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5)群团组织转型再造和官办社团组织的去行政化。现有群团组织行政化的运作模式和工作原则,已经十分严重地阻碍了其功能的发挥。群团组织必须改变以往单向度对接党委、政府权力的生存形态,加大社会融入力度和特定群体代表程度,回归群团组织的本来面目。官办社团组织的去行政化主要是要剥离他们目前享有的待遇和政府支持,要通过改变其行政等级化的组织结构和行政指令话的运作模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