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人民网北京5月31日电 (记者 常红)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今日发布2013年《慈善蓝皮书》。蓝皮书指出,2012年年底,全国共有49.2万个社会组织。中国慈善公益界最显著的特征,是社会救助与社会问责网络微公益向公民自由结社及追求社会公平、公正的微公益社会运动转化。非公募基金会的数量超过公募基金会。
2012年,网络微公益不仅产生了大量关爱与救助行动,而且通过网络形成彰显人间关爱与悲悯情怀的新的社会结盟,在各地对社会组织登记制度改革的浪潮中自然而然地成为公民的自由结社组织。这种线上的微公益行动向线下的公益结社转化,并与理性思考相结合,诞生了一大批自下而上、基于平民意识的草根型社会组织,形成了民间社会组织寻求自主、自治的浪潮。
截至2012年年底,全国共有49.2万个社会组织,比2011年的46.2万个增长了6.5%,是自2009年以来社会组织总量增长最快的一年。其中,社会团体26.8万个,比2011年增长了5%;民办非企业单位22.1万个,比2011年增长了8.3%;基金会2961个,比2011年增长了13.3%。其中,非公募基金会的数量超过公募基金会。而公募基金会中,类似深圳壹基金的无业务主管单位的公募基金会就高达70多家。此外,在城市街道社区备案的群众性社会组织达20多万个。在上述社会组织总量中还没有计入各地尚未登记的草根型社会组织,有些组织还进入了各地政府支持下的公益孵化器。它们在网上网下的公共空间大范围地成长起来,并且掀起了实实在在的中国社会的改造运动。
微公益运动也进一步警示了政府,多年累积的各种经济和社会问题,尤其在征地、拆迁、规划、城市管理、环境、住房等直接涉及公众利益的领域中的问题在2012年集中爆发和暴露出来,从而诱发了成规模的社会冲突与网络社会运动。这说明严重缺失社会公平与公正的社会政策让公众的社会心理承受度到了极限,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正是公众的社会行动成为中国政府深化经济和社会改革、谋求社会公平与公正的社会政策的压力与动力。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