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中国网3月28日讯 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中国社科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北京联合举办了“2012-2013年《殡葬绿皮书》新闻发布会”,并正式发布了殡葬绿皮书《中国殡葬事业发展报告(2012-2013)》。殡葬行业的性质问题,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与讨论。
殡葬行业是社会福利还是社会公共服务,抑或是社会公益事业?一直以来,众说纷纭。很多媒体和政府官员对于殡葬的行业性质认识各有不同,甚至完全相反,也就导致民众对于这个行业的基本特征认识偏差。显然,这一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准确厘定,不仅有碍殡葬行业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同时也必将对整个殡葬事业的发展带来影响。
中国殡葬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工业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王国华教授在《殡葬绿皮书》上撰文指出,殡葬行业既不是社会福利行业,更不是社会公益行业,而应将其视为社会公共服务行业。因此,从规章制度的制定来说,殡葬立法就应当充分遵从社会公共服务行业的基本特点,特别要破除殡葬行业是特殊行业的观念,还殡葬行业是社会公共服务行业的本来面目。
王国华认为,多年来我们的各级政府官员常常认为殡葬行业是“特殊行业”,所以要特别监管,导致行业的开放程度大大降低,许许多多公共服务行业改革的新理念、新成就、新方法、新机制等还没有充分引进殡葬行业来。殡葬行业尽管也引入了部分社会资金和社会机构参与,但是殡葬行业的主体还是计划经济时期所留下的基本框架。
如果殡葬业属于社会公共服务行业这一论断成立的话,王国华指出,“殡葬业是一个能带来巨大产值的行业,最近几年,中国每年平均死亡800万人,可以带动相关产业链所产生的经济价值是不容小视的。如果就每一平方米的价值而言,公墓的收益比例绝对高于一般的房地产业。由于人们对死亡和丧葬的看重,由于殡葬需求的日益增长,殡葬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在生态环境改善中的地位,只会越来越高。”
当然,这里必须要谈到政府的责任与角色问题。王国华认为,政府政策的导向非常重要。具体来说,政府政策的导向应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一是确定殡葬服务市场化的范畴与准入机制,惩戒非规范的市场行为;二是给予特定群体以殡葬服务均等化的政策倾斜,让社会弱势群体享有殡葬服务公共产品的权利;三是财政政策的扶持与激励,缩小市场化的失灵领域,扭转无限放大市场化的趋势;四是规制政府自身的行为,扩大政府提供各类殡葬服务接受监督的范围,充分发挥政府作为资源配置手段的积极作用。
王国华指出,尽管这些年公墓领域出现了一些“过度市场化”倾向,殡葬暴利成为公众诟病的话题,但这些都是改革进程中的必然现象。只要正确处理好“政府规制与公共政策的导向”,就一定能够抑制“政府无为、市场泛滥”的乱象。
王国华最后强调,在社会转型、文化变迁的历史时期,殡葬行业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洗礼下,注定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殡葬行业本身具有丰富性与发展性特征,绝不是像某些人所认为的那样只是一个简单的烧死人、埋死人的行业,深入地探讨并深刻厘清殡葬行业的基本理论问题,对于我国进行殡葬立法以及整个行业形象的提升都将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促进作用。
信息来源:中国网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