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媒体聚焦

【2013版京津冀蓝皮书】凤凰网资讯:京津冀蓝皮书:北京本地水资源仅够供养四成居民
来源:  作者:本网编辑   发布时间:2013-03-20

    原标题:本地水仅够供养四成居民

 

    年均用水缺口12亿立方米,连日大雾橙色预警,四五年内现有垃圾场或填满封场,每天近百万辆机动车在二环内行驶……昨天,中国社科院和首都经贸大学联合发布《京津冀蓝皮书:京津冀发展报告(2013)——承载力测度与对策》,称北京的综合承载力已进入危机状态,天津已达警戒线,河北发展空间有限。其中,水资源是北京的最短板,按本地水资源只能承载667万人,仅相当于现有人口规模的40%。据悉,这是首部以承载力为主题的区域问题专项研究。

 

    自然环境

 

    人口超载

 

    2015年京津冀内部互补可承载9800万人

 

    《京津冀蓝皮书》指出,至2015年,在考虑所有各种指标均能同时满足的条件下,京津冀地区人口承载力为8620万人;在考虑各要素内部能够相互补偿的条件下,京津冀地区人口承载力为9800万人。而京津冀区域总人口早在2010年就已达到1.04亿;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1.12亿,2020年将达到1.2亿人口。“现实人口规模已超过区域承载能力,交通拥堵、用水紧张、教育医疗资源告急、环境污染严重等现象在特大城市已经凸显。”蓝皮书主编文魁教授表示。

 

    实际上,京津冀地区虽然人口严重超载,但人口自然增长缓慢——北京和天津人口自然增长率不足4%。,河北不足7%。。人口增长主要原因是北京、天津地区迁入人口规模的增加,每年大约都在50万人左右。

 

    由于迁入京津的人口大多是处于劳动年龄的青壮年,劳动力绝对数量充足。“预计到2020年,京津冀地区劳动力供给在8473万至8794万人之间,京津地区仍可以在一段时期内享受劳动力红利。”蓝皮书作者之一、中国人民大学张耀军分析指出,未来十年,京津冀地区一方面劳动力供给仍然充足,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另一方面,老龄化程度在不断加剧,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因此,解决好大量劳动人口就业和“未富先老”问题,成为未来京津冀地区发展的关键。

 

    水资源短缺:

 

    现有水资源仅能承载六成人口

 

    水资源极度短缺被视为京城最大的“短板”。

 

    蓝皮书指出,京津冀属于严重缺水地区,人均水资源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严重缺水标准。按照国际公认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3000 立方米为轻度缺水,低于2000立方米为中度缺水,低于1000立方米为重度缺水。2011年北京水资源总量为26.81亿立方米,按照2011年末常住人口2019万人,加上流动人口约240万人,北京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119立方米,远低于国际上重度缺水的标准。

 

    蓝皮书分析显示,北京市的水资源人均需求量约为345 立方米,天津市的水资源人均需求量约为279 立方米。以此推算,北京市当地水资源只能承载667万人,相当于现有人口规模的40%;现实供水量的水资源承载力约1000万人左右,相当于现有人口规模的60%。天津市的当地水资源只能承载431万人,相当于现有人口规模的38%;现实供水量的水资源承载力约839万人,相当于现有人口规模的74%。

 

    实际上,北京和天津的现实供水量均高于当地水资源量。以北京为例,本市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23亿立方米,近年来用水总量在35亿立方米左右,用水缺口约12亿立方米,主要靠超采地下水和从周边省份的调水来弥补。专家提醒,生活用水已占用水总量的44%。如果人口持续膨胀,南水北调的水量将会被快速增长的人口所吞噬。

 

    北京有限的水资源支撑了2000多万人口,很大程度是得益于“外部水足迹”,即在外地生产产品消耗了外地的水资源后再调入本地,以满足本地需求。

 

    大气污染:连发大雾橙色预警

 

    今年初我国大范围持续遭遇严重的雾霾天,其中京津冀地区情况最为严重,北京、石家庄、保定、邯郸、天津、沧州、廊坊、唐山等城市都发布了大雾橙色预警。雾霾天气增多是空气质量恶化、危害加重的突出体现。

 

    蓝皮书援引市环保监测中心的空气质量信息,从1月10日至14日夜间,本市污染等级普遍达到最高的“严重污染”。在全市35个环境监测站中,12个城区站全部都是六级严重污染,11个郊区站有8个是六级严重污染,2个站是五级重度污染,即使北部和西北部的昌平、定陵及京西北八达岭也是五级重度污染。导致雾霾天气持续、空气质量下降,既有气象原因,也有污染排放原因。

 

    人工环境

 

    垃圾围城:

 

    十年间需3200亩土地填埋垃圾

 

    除了水、土、气、林等自然环境承载力之外,蓝皮书还分析了京津冀的基础设施类的人工环境。蓝皮书以北京为例,2009年全市生活垃圾产生量669万吨,日产生量1.83万吨,但全市垃圾处理能力仅1.27万吨/日,缺口较大。其主要原因是北京的垃圾资源化水平较低,垃圾分类不够,垃圾处理仍以填埋为主,焚烧和生化处理比例很低。“按照现在垃圾的产生量和填埋速度,全市大部分垃圾填埋场将在4至5年内填满封场。”

 

    据专家分析预测,单就解决垃圾填埋问题,从2011年到2020年,北京就需要3200亩土地。

 

    交通拥堵:

 

    早高峰一辆公交车装135人

 

    以堵车闻名的北京被专家“诊断”为功能过度集中,导致“职住失衡”。据市交管部门监测,每天在二环内行驶的机动车达到91.5万辆,使二环内成为全市最拥堵区域。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激增,从北五环到南四环,中心城区交通拥堵已常态化,且拥堵范围、车辆行驶缓慢的路段呈现沿着城际交通向周边城市扩展的趋势。

 

    蓝皮书指出,若单论交通基础设施承载力,我国三大都市圈中,京津冀排名第一,长三角排名第二,珠三角排名第三,而在京津冀地区北京又排名第一。但相对于交通设施的需求压力来说,北京的交通承载力已经严重超负荷。2000年以来机动车保有量增长迅猛,机动车高峰小时流量严重超过城市道路承载力,公交系统交通承载已经饱和。根据《2012北京交通发展年度报告》提供的调查数据,2011年底早高峰时六环内公共汽(电)车出行量为121.6万人次。假设所有线路公交汽(电)车按5分钟发车间隔在路行驶,则早高峰时段平均每一辆在驶公交汽(电)车承担的出行量为135人次,即使对大型公共汽车也会有拥挤感。

 

    ■结论

 

    北京综合承载力超警戒线

 

    蓝皮书根据其所构建的综合承载力指标体系建立了综合承载力模型,北京分值为1.38,超过警戒线1,表明城市综合承载力处于危机状态,主要原因是城市承载压力过大,而城市支撑力随人口增加而下降。河北省为0.96,表明综合承载力尚有有限的发展空间,但基础脆弱。天津介于京与冀之间,2010年、2011年综合承载力略微大于1,说明天津综合承载力已达到警戒线,如果进一步恶化,将难以承载目前的人口规模及其经济活动。

 

    ■建议

 

    加快大都市周边的小城镇建设

 

    建设新城和小城镇是专家们开出的“良方”。蓝皮书指出,在推进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区域一体化进程中,加快小城镇建设,发挥其在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等多方面的功能与作用。

 

    对于交通拥堵的顽疾,蓝皮书还建议通过提高票价和舒适度,实现公交供给差别化,吸引更多私家车主和出租车乘客乘坐公交。汽车摇号政策应由现行的行政摇号干预变为更加契合市场经济的牌照拍卖,每报废一辆轿车才可以拍出一个号牌。对新能源汽车采取免限号、免限行、免税的三免政策。

 

    晨报首席记者 姜葳

 

信息来源:凤凰网资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