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提要] 蓝皮书测度结果显示,京津冀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总体水平不高且不平衡,其中北京市最高,天津市及河北省环京津城市偏低。虽然京津冀地区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下降,但由于迁入北京、天津的人口大多是处于劳动年龄的青壮年人口,劳动力绝对数量是充足的。中国社科院、首都经贸大学、国家发改委、北京市发改委等单位专家发表蓝皮书
京津冀地区作为中国首都所处地域、中国三大城市群集聚区域之一,其区域的资源承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究竟有多大?最大极限能承载多少人口?什么是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最突出的“短板”?怎样突破瓶颈、建设生态宜居家园?
今天在京首发的2013年京津冀蓝皮书――《京津冀发展报告(2013)――承载力测度与对策》对此做了系统的解答。由中国社科院、首都经贸大学以及国家发改委、北京市发改委等单位的专家学者组成的蓝皮书课题组,重点对京津冀区域及其区域内的特大城市承载力进行了全方位考察和系统研究。
蓝皮书根据课题组构建的综合承载力指标体系建立了综合承载力模型,北京分值为“1.38”,超过警戒线“1”,表明城市综合承载力处于危机状态,主要原因是城市承载压力过大,而城市支撑力随人口增加而下降。河北省为0.96,表明综合承载力尚有有限的发展空间,但基础脆弱。天津介于京与冀之间,2010、2011年综合承载力略微大于1,说明天津综合承载力已达到警戒线,如果进一步恶化,将难以承载目前的人口规模及其经济活动。水源枯竭、垃圾围城、雾霾肆虐、交通拥堵……人口超载所带来的不良后果正在逐渐显现。蓝皮书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人口
北京人口承载“超标”
蓝皮书测度结果显示,京津冀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总体水平不高且不平衡,其中北京市最高,天津市及河北省环京津城市偏低。基于指标概算,京津冀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可达17080.75至19101.07万人,人口密度可达1023.97至1145.08人/平方公里。而统计数据显示,北京市2011年常住人口已达2018.6万人。人口密度由1999年的766人/平方公里增加到2011年的1230人/平方公里,已经超出了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土地开发建设强度不断扩大。如北京市建设用地面积占总面积的比重日益提高,年均以0.4%的比例增加,而人均耕地不断减少。北京市山区面积广阔,生态用地要求大,因此,后备土地资源空间已非常有限。
天津市2011年常住人口为1354.58万人。人口密度由1995年的790人/平方公里增大到2011年的1134人/平方公里,也已经接近承受的极限。
相比之下,河北省的土地人口承载力尚有空间。河北省土地总面积187693平方公里,尽管河北省的人口密度也在持续增大,由1990年的328人/平方公里增大到2011年的386人/平方公里,人均用地面积也在不断下降,由1990年的3047平方米/人下降到2011年的2592平方米/人,但与京津相比,其人口密度相对较小:只相当于北京的31.4%,天津的34%,人均用地面积相对较大:是北京的3.18倍,天津的2.93倍,其土地资源仍有较大开发潜力。
人口迁入加重负担
纵观近十年的数据可以发现,京津冀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缓慢,北京和天津人口自然增长率不足4%。,河北不足7%。。影响京津冀地区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天津、北京地区迁入人口规模的增加。
根据专家对京津冀未来人口的预测,北京市2006年以来净迁移人口增长基本维持在每年50万人左右,假定2010至2020年北京市每年净迁入人口规模保持不变,仍为50万人,或持续增加,按每年增加70万人计算,2020年北京市人口规模将分别为2506万人和2618万人。天津情况与北京相似。2006至2009年净流入人口四年年平均为51.3万人,假定2010至2020年天津市每年净迁入人口规模维持在50万人或持续增加按70万人计的话,2020年天津市人口规模将分别为1936万人和1945万人。到2020年,京津冀地区总人口将介于11680万人至12137万人之间。
在考虑所有影响人口的各种指标――包括经济、社会、自然资源等,均能同时满足的条件下,2015年京津冀地区人口承载力为8620万人;在考虑各要素内部能够相互补偿的条件下,京津冀地区人口承载力为9807万人。可见,如果不进行人口控制,京津冀地区将难以承载人口负重。
养老
解决未富先老成关键
根据对地区人口结构的分析和预测,京津冀地区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会不断下降,由2010年的77%下降到2020年的73%或72%,而少年儿童人口(0至14岁)和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将呈增长趋势,由于老年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少年儿童增长速度,老龄化程度越发严重。
虽然京津冀地区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下降,但由于迁入北京、天津的人口大多是处于劳动年龄的青壮年人口,劳动力绝对数量是充足的。预计到2020年,京津冀地区劳动力供给在8473至8794万人之间,这反映了在我国城市化加速、大量农民从农村转移出来的社会背景下,京津地区仍可以在一段时期内享受劳动力红利。
分析未来十年,京津冀地区一方面劳动力供给仍然充足,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另一方面,老龄化程度在不断加剧,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因此,解决好大量劳动人口就业和“未富先老”问题,成为未来京津冀地区发展的关键。
公交
北京公交系统已“饱和”
北京的交通承载力已经严重超负荷。2000年以来机动车保有量增长迅猛,机动车高峰小时流量严重超过城市道路承载力,公交系统交通承载已经饱和。根据《2012北京交通发展年度报告》提供的调查数据,2011年底早高峰时六环内公共汽(电)车出行量为121.6万人次。假设所有线路公交汽(电)车按5分钟发车间隔在路行驶,则早高峰时段平均每一辆在驶公交汽(电)车承担的出行量为135人次,即使是大型公共汽车也会有拥挤感。
垃圾场
北京垃圾填埋场四五年内填满
蓝皮书指出以北京为例,2009年全市生活垃圾产生量669万吨,日产生量1.83万吨,但全市垃圾处理能力仅1.27万吨/日,缺口较大。其主要原因是北京的垃圾资源化水平较低,垃圾分类不够,垃圾处理结构不尽合理,以填埋为主,焚烧和生化处理比例很低。按照现在垃圾产生量和填埋速度,全市大部分垃圾填埋场将在4至5年内填满封场。据专家分析预测,单就解决垃圾填埋问题,从2011年到2020年,北京就需要3200亩土地。
记者 李莉
信息来源:中国日报-国际频道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