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2006年3月20日上午9:30,“2006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发布暨中国城市竞争力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三层会议室举行, 并以“楼市:城市中国晴雨表”为主题,对我国2006年主要城市的竞争力情况进行研讨分析。
文字直播内容:
[中国网]: 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 (2006-03-17 09:05:59) |
[中国网]: 主办方介绍,今年的城市竞争力蓝皮书除了对200个主要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各单项竞争力进行重新排名外,还首次公布两岸四地的主要城市竞争力情况。 (2006-03-17 09:07:26) |
[中国网]: 会议将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家统计局、国家科技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的领导和著名经济学家参加并发言,《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主编、著名城市竞争力专家倪鹏飞博士将做主题报告,部分专家将做专题发言。 (2006-03-17 09:08:58) |
[中国网]: 2006年3月20日上午9:30 ,2006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发布暨中国城市竞争力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三层会议室举行,会议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主持。 (2006-03-20 09:10:40) |
[谢寿光]: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新闻界的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2006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发布暨中国城市竞争力研讨会现在开始。 (2006-03-20 09:17:41) |
[谢寿光]: 在会议正式开始之前,请允许我介绍今天出席会议的领导和嘉宾,他们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全国人大常委、著名经济学家陈佳贵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学研究所所长裴长洪,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同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所长任兴洲女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副局长王延中博士,南开大学副校长陈永川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副所长何德旭,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副所长高培勇。还有《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报告主编、中国著名的城市竞争力专家倪鹏飞博士和刘彦平先生。让我们对专家们出席本次会议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2006-03-20 09:27:25) |
[谢寿光]: 这次发布会得到了全国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包括中央电视台一套、二套、四套,新华社、中新社、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晚报、深圳商报、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中国新闻周刊、中国工商、半月谈、中国网等以及香港媒体的广泛关注,他们都出席了今天的会议,在此我们对各位新闻界朋友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希望大家能分享2006年城市竞争力最新的资讯。 (2006-03-20 09:29:34) |
[谢寿光]: 另外,这次会议还有一些领导和教授们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出席会议,他们是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研究局李连仲局长,科技部科技促进中心主任王元、经济所所长李扬,城市研究中心主任牛凤瑞,中国社会科学院工经所所长吕政等等。还有香港和澳门的专家,由于工作的特殊情况未能到会,但是他们都对2006年版的《城市竞争力蓝皮书》的发布表示热烈的祝贺,在此我一并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2006-03-20 09:31:08) |
[谢寿光]: 城市竞争力作为我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皮书系列之一,已经成为一个引起国内外,无论是决策部门还是社会各界都广泛关注的一个重要的成果,成为整个皮书系列里最重要的品牌之一。2006年版的《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与往年的《城市竞争力蓝皮书》相比,有很多新的内容和新的视角。所以,今天我们召开发布会和研讨会,把它的内容与大家一起分享。 (2006-03-20 09:33:25) |
[谢寿光]: 现在请陈佳贵副院长讲话,大家欢迎。 (2006-03-20 09:35:34) |
[陈佳贵]: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以及新闻界的朋友们,今天我们大家聚集在一起,举行2006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的发布仪式暨城市竞争力的研讨会,首先我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和我院的财贸所,向城市竞争力报告科的同志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这么多关心城市竞争力研究的领导、专家和新闻界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2006-03-20 09:36:21) |
[陈佳贵]: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我们采取了联合攻关和长期跟踪的研究形式,所谓联合攻关就是不仅有我们社会科学院的学者、专家来参加,还邀请了很多专家参加,比如说国家统计局等等。课题组对城市的发展进行研究,深入地开展实际调研,每一年都推出一份有份量的城市研究成果,对中国城市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我们这次发布会通过新闻界朋友们的介绍,在各个城市引起了非常好的反映,因此这是一项非常值得肯定和鼓励的工作。 (2006-03-20 09:38:21) |
[陈佳贵]: 我也很高兴地注意到,2006年城市竞争力研究的对象,覆盖了中国两岸四地的200个城市,不仅是内地的城市,还覆盖了港澳台。对两岸四地城市之间增加相互了解十分必要,同时对两岸四地经济交往和交流也是很有意义的。 (2006-03-20 09:40:40) |
[陈佳贵]: 现在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出现了两个值得重视的现象,一方面城市已经进入快速集聚的加速期,另一方面城市也开始进入逐步扩散的新阶段,城市自身要又快又好地发展,要更好地带动区域经济,要支援农村地区的发展,城市必须切实转变发展模式,城市不能也不可能依靠大量的资源和廉价的投入来维系发展和支撑竞争。 (2006-03-20 09:43:14) |
[陈佳贵]: 城市发展必须要发挥和培育自己的优势和竞争力,统筹城乡发展,城市主要不是大规模地增加建设投资,而是发展医疗、教育、住房、交通等等事业,来改善生活环境,提高市民素质,改善商务环境,发展现代服务业,为该区域和农村服务。要营造创新的环境,建设国家和区域自主创新的基点和龙头,支持国家和地区参与国际竞争,带动区域和农村发展。加快社会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环境。在2006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提出的这样一些现实性和前瞻性的问题,关注这些问题,无论是对理论研究还是对实际部门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或者启发作用,值得我们重视。 (2006-03-20 09:44:36) |
[陈佳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不仅有效地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而且迅速地改善了居民的居住水平和居住面积以及城市的面貌。但是,近年来住房价格偏高,住房供应结构不够合理,部分城市房地产过热,影响市民生活和总体经济的发展,这也是一个大家在热烈讨论的一个问题。 (2006-03-20 09:46:24) |
[陈佳贵]: 这些问题是我们前进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是在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同时也与制度管理、城市和专业不够成熟有关,因此我们应该群策群力,深入系统地来进行研究,以便尽快地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和可靠的法制体系、有力地监管体系、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还有合理地税收体系等等,来保证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2006-03-20 09:47:53) |
[陈佳贵]: 2006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也将房地产作为一个年度的主题来进行研究,其中提出的一些问题也很值得大家来沟通和探讨,尽管研究者们做了很艰苦的努力,但我觉得由于数据、时间和力量的限制,报告不可避免会存在这样和那样的不足。所以,今天大家在这里召开研讨会,希望大家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提出批评和建设性的意见。 谢谢大家。 (2006-03-20 09:49:25) |
[谢寿光]: 感谢陈院长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现在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研究所所长裴长洪博士讲话,大家欢迎。 (2006-03-20 09:50:30) |
[裴长洪]: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大家好!首先欢迎大家来参加2006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的新闻发布会,并且向各位专家、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长期支持这项研究,关心追踪报道这项研究成果表示衷心的感谢! (2006-03-20 09:51:15) |
[裴长洪]: 今年的年度城市竞争力报告,通过课题组成员一年的努力,凝聚了很多的辛勤劳动,今天向社会发布,我代表研究所向他们表示祝贺。 (2006-03-20 09:52:31) |
[裴长洪]: 今年的城市竞争力报告,就像刚才陈佳贵副院长说的那样,有一些新的视野。首先把房地产作为城市经济的一条主要线索加以追踪研究,其次城市竞争力报告增加了两岸四地9个城市的评价,第三科技创新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加入到研究的框架里。 (2006-03-20 09:54:02) |
[裴长洪]: 新的视野、新的视角也带来了一些变动,所以我估计新闻发布会以后以倪鹏飞为代表的小组会面临一些新的社会舆论的压力,因为加了这几个城市以后,城市竞争力的排位会发生变化,所以他们可能会面临社会上的询问和压力。 (2006-03-20 09:55:27) |
[裴长洪]: 在这里我要加以说明,他们对城市竞争力的排序,是依据研究体系分析框架所形成的研究成果,是一项学术成果,不具有行政的权威性。同时也不是一般的社会普遍标准,对这项成果的报道和使用需要有分寸,需要各个媒体正确理解。这是一项研究成果,不具有行政的权威性,也不是一般的社会标准,这样才有助于我们把这项研究深入下去。这项研究今后还需要不断完善,不断地加以新的补充,才能把这项研究成果尽量科学化,才能够真正使城市竞争力的报告有利于提高中国城市竞争力的水平。 我就说这些,谢谢大家。 (2006-03-20 09:57:05) |
[谢寿光]: 感谢裴长洪所长。现在进行这次会议的主报告,有请倪鹏飞博士,大家欢迎。 (2006-03-20 09:58:59) |
[倪鹏飞]: 非常感谢今天出席会议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也感谢新闻界的朋友们这几年来对我们这项研究的支持。正像刚才裴所长所讲的,我非常感谢支持我们的单位和领导。这个报告所形成的结论和观点,是我们课题组成员的观点,有一些不足的地方,由我们课题组特别是由我来负责。 (2006-03-20 10:00:10) |
[倪鹏飞]: 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2005年城市竞争力全球和中国的背景。概括起来有几点,第一是全球化的竞争使城市更加重要,使城市与国家的依赖关系进一步增强,国家通过城市参与国际竞争,城市的国际竞争也更依托于国家的竞争。2005年,全球尤其是亚洲国家之间的竞争特别激烈。 (2006-03-20 10:01:50) |
[倪鹏飞]: 第二,城市国际竞争依赖于区域城市群的竞争力,整体力量特别明显。城市以城市群的形式参与国际竞争,2005年中国城市群之间的群起群争也非常明显。第三,随着中国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两岸四地城市的竞争格局尤为国内外华人、企业家和城市的决策者所关注。我们现在是做第四次报告,前三次报告的时候,大家都呼吁为什么不研究港澳台地区,正是在这种强烈的要求下,我们把研究的视角放大了。第四,中国城市的发展正在转型,竞争正在升级,市民素质、科技创新、社会和谐、核心竞争力、城市品牌正在成为流行的观点。第五,住房价格偏高,住房结构不够合理,部分城市房地产过热,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也影响了一些城市竞争力的提升,成为当前中国经济特别是城市经济影响力的重要问题。2005年的报告,就是在这五大背景下形成的。 (2006-03-20 10:03:12) |
[倪鹏飞]: 报告还是两部分,第一部分先介绍竞争力的情况,然后介绍报告的主题,房地产的情况。在形成报告之前,我们先形成了一个竞争力报告的分析框架,还是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表现竞争力的一些因素,在原来6个基础上,我们今年又加了一个反映科技创新的结构总量,这样表现的综合竞争力的指标有7个,包括综合增长力、综合经济规模、综合效率、综合效益(资源和环境的节约)、综合结构特别是科技和现代服务业的问题、中国的就业。 (2006-03-20 10:05:58) |
[倪鹏飞]: 城市竞争力的解释框架,就是解释是什么因素使这个城市竞争力排在这个位置上呢?我们开发了一个重要的框架,叫飞轮模型。从里到外,是市民本体竞争力、企业本体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公共部门竞争力、商业环境竞争力、创新环境竞争力、社会环境竞争力。正是在这个框架的基础上,我们对中国,包括港澳台在内的200个城市进行了比较。 (2006-03-20 10:08:42) |
[倪鹏飞]: 最重要的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下2005年中国城市竞争力竞争的格局。第一,中国200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前20强依次是香港、台北、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高雄、澳门、新竹、基隆、宁波、苏州、台南、天津、厦门、大连、无锡、沈阳、青岛。由于我们把研究的视野范围扩大了,所以今年的中国内地一些城市竞争力的排名位置下降,但是并不意味着绝对竞争力下降。竞争力的格局层次非常分明,从港澳台到东南沿海到中部到东北到西部依次下降,而从东部来看,东部沿海五个区的强弱依次是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山东半岛、海峡西岸。 (2006-03-20 10:11:29) |
[倪鹏飞]: 还有第二个格局是值得关注的,就是竞争格局在迅速的变化。这个迅速的变化是这样的,中国内地城市竞争力飞速提升,台湾地区的竞争力增长缓慢,并且有些城市是处在下滑的状态。我们注意到嘉义市连续两年经济增长是负增长,台中市2004年的经济增长是负增长。除了澳门以外,整个港澳台地区经济增长的速度和内地差得很远。当然有发展阶段的问题,但是也反映了一个潜在竞争力的趋势。这并未引起香港、台湾、澳门的一些相关者的注意。中国内地的东北以及西部一些城市的竞争力提升迅速。 (2006-03-20 10:13:35) |
[倪鹏飞]: 第三,受宏观调控和高框架的影响,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依靠高投资和房价过高的个别城市竞争力有所下降,我们从排名中提炼出来了,个别城市我就不讲了。竞争格局区域有别,东部过去快速增长的制造业城市,特别是原来提到的一些中型、小型的城市,目前资源要素和技术面临着困境,东北、中西部的龙头城市,像武汉、沈阳、长沙、成都、重庆等城市的综合优势开始发力,但是中西部的中小城市与龙头城市的距离在拉大。 (2006-03-20 10:15:23) |
[倪鹏飞]: 我们还对2005年中国前60个最具竞争力的城市的解释竞争力进行了排名。过去大家一直不理解竞争力是怎么回事儿?实际上综合竞争力是前面7项表现指标形成的,我们所说的解释竞争力是另外8项。这次我们还专门对这两个数据进行了一个对比。 我们这次研究有一个重要的发现,对影响城市竞争力的因素做了研究,我着重讲一个,就是一级指标,或者说最重要的8个综合因素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现在来看人才是最重要的因素,其次是产业,再次是生物环境。 (2006-03-20 10:17:28) |
[倪鹏飞]: 我们还对中国城市竞争力进行了调查研究,我们做了50多个指标,60个城市,6000个问卷的调查。调查结果发现,大家比较满意的有以下几个事情:第一是对基础教育的情况比较满意。第二是城市的企业家追求财富的欲望与城市的观念比较好。还有市场预期,就是大家对城市的前景比较乐观,市民的创业观念和创业意识比较好,城市外来投资的风险性比较好。同时,我们发现这50多个指标中,表现最差的或者市民最不满意的5个指标:一个是市民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比较低;还有城市特权,对于机会均等的破坏度大家也是不满意的;还有就是城乡社会保障的差距、城市公共服务的差距、城乡医疗收费的合理性。这些都是大家特别不满意的。实际上我们连续做了4次调查,这4年来都是基本一致的,就是说连续几年来大家对这些问题都是比较关注和不太满意的。 (2006-03-20 10:19:52) |
[倪鹏飞]: 根据前面的情况,我们对中国城市竞争力有一些政策建议,第一、从中央来看,中央政府应该确立以提升区域竞争力为中心的区域政策。尤其是支持东部地区走向世界、建立强大国际竞争力的同时,要援助中西部地区城市的发展和竞争能力的建设。不是简单的转移支付,同时加强对中等城市的支持,今年温总理也提到这个问题。但是我们研究发现中部城市和东部城市的竞争力在拉大。 我们对城市竞争力研究之后,还有一个城市竞争力的背景,就是城市群的研究,这个研究我们工农业研究所的白梅(音)博士做了很多的研究。 (2006-03-20 10:23:17) |
[倪鹏飞]: 另外,我们还尝试着对中国的国家竞争力进行了研究。这次用我们自己的框架和指标进行研究,我们认为我们的研究还是有一定的说服力的。基本的步骤就是这样的,比如说确定内涵、确定框架、确定指标、确定数据、选择样本、分析中国的优势劣势和竞争环境。结论是这样的,我们选择了全球100个国家和地区,中国排在第34位。前10位是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法国、荷兰、爱尔兰、加拿大、意大利、比利时,中国香港排在第11位。中国的发展态势势不可当,竞争劣势无法回避,竞争环境十面埋伏。我们同时提出了突出重围的“中国的全球共赢战略”。中国的竞争战略需要非常重大的研究,我们只是一个初步的想法,提出了8个方面的具体意见,还可以继续研究。 (2006-03-20 10:25:55) |
[倪鹏飞]: 接下来讲一下今年的主题——中国城市竞争力与城市房地产的关系。房地产经济是城市经济的一个部分,他们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他们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我们做了研究框架以后,首先进行了一些计量的分析,得到了很多的结论,总的来说是这样的。一个城市如果它的竞争力高,那么它的房价有可能高,它的竞争力低,房价有可能低。如果一个城市的房价不高,可能会削弱它的竞争力,过低也不利于竞争力的提升,总的来说是这样的。我们还做了一个图,大家从这个图可以看一看竞争力和房价的比较,很清楚。第一是最不协调或者最有问题的,应该是深圳、杭州、上海、北京、厦门、广州、昆明、大连、南宁,就是说你的房价相对于你的竞争力来说太高了,顺序就是这样排下来的。相对来说房价有发展潜力的是西宁、重庆、长春、呼和浩特。这个判断和一些企业及实际部门是有一致性的,他们是从投资的角度,很多认为重庆、武汉有潜力。 (2006-03-20 10:29:02) |
[倪鹏飞]: 今年由于房地产的健康问题特别引起人们的关注,所以我们今年花了很大的力气,研究房地产的健康。我们做了一些国际文献的检索,发现没有真正对健康进行系统研究的,我们对这个问题做了一个初步的开拓性的研究。我们首先觉得所谓健康的房地产市场,就是在规模、结构、速度、质量等方面,房地产系统与宏观经济系统,就是城市宏观经济和其他系统应该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从这个概念出发,形成了一个框架,然后对4个市场:住宅、商业地产、工业地产、土地市场,对35个大中城市的房地产健康的偏离程度进行了计算。计算的步骤是这样的,先确立框架,建立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大概有46个,这里面不仅仅是房价泡沫的问题,包括结构问题、存量问题、增量问题等等。我们还建立了一个理论方程,也是40多个方程,虽然很简单,是线性的,但是很有效果,能说明问题。然后估计方程系数,求出经验数据。然后实际数据、经验数据、标准数据进行比较,计算偏离度。 (2006-03-20 10:31:49) |
[倪鹏飞]: 有这么几个结论,总体上来说,35个大中城市多数城市的房地产不健康。我们研究的范围和对象是35个大中城市,严格意义上来讲都不健康,因为这4个市场几乎找不到哪个分市场都是健康的。但是我们放松了一下标准,如果有2个市场是健康的,就说明你是健康的,如果有3个市场不健康,就说明你不健康。结果是15个不健康,15个健康,有5个严重不健康。住房价格是偏高的,社会保障房的投资规模偏小,增长规模也是偏低的。住宅的投资过热,土地市场的价格不是像人们研究的是高了,根据我们的研究,土地的价格是低了,也是不健康的。我们发现中国城市房地产的健康和不健康的问题有房地产自身发展的原因,也有一些制度、体制、管理和政策方面的不够成熟、不够完善。 (2006-03-20 10:34:37) |
[倪鹏飞]: 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市场化程度的发现。市场化最高的依次是深圳、广州、上海、青岛、杭州、大连、宁波、南京、成都和北京。总体指标排名靠前的城市是深圳、广东、上海、青岛,排在后面的是西安、西宁、太原、兰州、呼和浩特。总体上,我国重点城市房地产市场基本实现市场化,距离完全市场化还有很大差距。总体指标显示,35个大中城市中排名最前的城市得分为7.13,最低为6.09。 (2006-03-20 10:37:32) |
[倪鹏飞]: 我们还对中国房地产的投资潜力进行了研究。我们对50个城市的三个市场,住宅市场的投资潜力、商业地产的投资潜力、工业地产的投资潜力进行了研究。并且我们研究了影响投资潜力的因素,特别是住宅,我们发现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移民人口的规模和增长速度。就是说移民人口多、规模大、增长快。住宅市场应该是比较有潜力的,这个和我们的经验判断是非常一致的,这是通过数据、通过计算曲线判断出来的,最大的因素就是流动人口和移民人口,所以这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我们的研究是可信的。 (2006-03-20 10:39:17) |
[倪鹏飞]: 最后一点,我们通过对前面的研究,对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进行了一个宏观的思考,我们发现中国房地产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短短20多年的时间,人们住房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城市环境的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是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是发展中的问题,另一方面是体制、管理、政策体系不够完善。问题有很多,怎么来分析呢?我们进行了反复的思考,确立了这样一个分析框架,首先把房地产分成8个市场,每个市场又包括几个方面,比如说市场体系的情况、司法保障的情况、政府参与的情况、政府调控的情况、政府汲取的情况,用这个框架去对一对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根据问题和问题的原因决定我们采取什么政策。 (2006-03-20 10:41:07) |
[倪鹏飞]: 中国城市房地产发展的几个问题,提得比较尖锐。第一个是人力市场,工资拖欠非常严重;第二是土地市场,强征暴敛;第三是销售市场,秩序混乱;第四是金融市场,潜在隐患;第五是中介市场,坑蒙拐骗;第六是租赁市场,发展缓慢;第七是物业市场,纠纷不断。引起这几个方面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一个是正规的市场不规范,非正规的市场比例比较高,无论是从劳动力、资金、租赁、销售、物业等等,比例都是比较高,比较猖獗的。第二是法制体系不健全、不合理,司法执行不牢靠。第三是监管体系不恰当,监管执行不得力。第四是住房保障不完善,无论是租赁市场还是销售市场,我们知道房地产市场是一个住房保障体系和市场体系相结合的市场。第五是税费结构不合理,税费种类不简明。第六,调控手段不经济,调控部门不配合。在一些时期,之所以房地产出现问题,就是因为监管部门认为房地产形势是这样的,采取这样的措施,他认为是那样的,采取那样的措施,措施叠加就不能起到很好的调控作用。 (2006-03-20 10:43:53) |
[倪鹏飞]: 最后我们提出了一些完善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公共政策体系。第一是扩大和规范正规市场,建立完整有机的市场体系;第二,推进房地产市场化,建立完善可靠的法制体系;第三,改革房地产的监管机构,建立顺畅有力的监管体系。 (2006-03-20 10:45:49) |
[倪鹏飞]: 现在房地产的监管,许多部门都监管,真正对房地产负责的是中央政府,而中央政府没有具体监管的权力,地方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去监管又监管不了,所以监管机构不是很顺畅。要改革监管机构,我们提出了一些观点,但是鉴于一些考虑,还是讲得模糊一些。 (2006-03-20 10:46:48) |
[倪鹏飞]: 第四,改进政府参与经济的方式,完善住房社会保障体系。政府可以采取更灵活的以市场化为基础的办法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不是说一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就是政府去建去管;第五,加快开征物业税,建立公平合理的税费体系。尤其是房地产税,对宏观经济的调控非常有利;第六,建立房地产政策的协调机构,建立统一灵活的调控体系。 我的演讲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2006-03-20 10:47:48) |
[谢寿光]: 感谢倪博士精彩的报告,这份报告凝聚了一大批以他为首的研究群体的劳动。现在我们有请刘彦平博士做专题发言,大家欢迎。 (2006-03-20 10:49:15) |
[刘彦平]: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新闻界的朋友,大家好。这次报告的主题是房地产,不过报告对城市品牌也有所琢磨,下面我受课题组的委托,就城市品牌方面的内容向大家做一个简要的汇报。 围绕城市品牌和品牌化,课题组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研究并建立了城市品牌化战略的方法论框架;二是提炼了200个中国城市的品牌主题;三是首次就城市的品牌和城市竞争力进行综合的点评。 先说成是品牌和战略的方法论。大家知道,品牌竞争正在成为城市竞争的新的焦点领域,但是我国城市,特别是内地城市,在这方面还不太成熟,特别需要理论和方法的支持。比如说去年有城市把风沙和超级女声并列为城市名片,表明城市在建设城市品牌方面热情非常高,但是确实需要在专业理论方面给予支持。所以,课题组跟踪城市品牌化的国际前沿文献,也跟踪了最新的国际经验,同时密切关注着中国城市的品牌化努力。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试图概括和总结出城市品牌化的方法论。具体的做法是将城市品牌战略树立为规范、管理和传播三大领域,其中每一领域又概括为7大要点,我们建成“三·七”要诀”。 (2006-03-20 10:50:14) |
[刘彦平]: 第一个“七”是城市品牌规划的方法论,包含7大要素,既是最基本的工作,同时也是决定城市品牌规划专业水准和专业高度的战略性工作;第二个“七”是品牌管理方法论,其中7个要素概括了有效的、成功的品牌管理的基本制度、基本方法和关键技巧;第三个“七”是品牌传播的方法论。我们认为城市品牌需要传播,品牌在沟通中实现,在沟通中增值和纠正。时间关系,“三·七”要诀我就不展开介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报告的第六章。 (2006-03-20 10:52:13) |
[刘彦平]: 我们做的第二项工作是城市品牌主题的提炼,又叫品牌重塑、品牌定位,是城市品牌重要的表现形式。但是,国内城市缺乏提炼品牌主题的方法和想象力,大量的雷同,相互的模仿比较严重,我们提炼的目的是要起到方法上的引导、创意上的示范的建议作用。 我简要介绍一下我们提炼的方法和原则。首先精选多位的元素,锁定城市的特性,比如说乌鲁木齐:丝路联欧亚,油海托煤船;武汉:琴台鹤楼绝唱,两江三镇善水。第二个方法,运用联想、双关、杠杆的手段,扩展品牌元素,提升品牌品格,比如说澳门:中西风韵,博彩兼容;亳州:神医有药圃,道德成酒乡。值得一提的是重庆市刚刚确定了“人文重庆”的品牌主题,我们认为是一个很好的增量方面创新的范例。第三个方面,我们进行了品牌和竞争力方面的综合点评,目的是强调城市品牌是一个城市极为重要的资产,城市品牌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竞争力。最后,我们希望古老的神州大地,能崛起越来越多的、灿若群星的城市品牌,那将是一个真正美好和更加强盛的城市中国。 谢谢大家。 (2006-03-20 10:55:05) |
[谢寿光]: 感谢刘博士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关于城市竞争力的新的视角——城市品牌的问题。 现在我们有请专家进行讲话,首先请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局长,大家欢迎。 (2006-03-20 10:58:00) |
[姚景源]: 我对2006年《城市竞争力报告》面世表示祝贺!大家知道“十五”期间,我们国家的国民经济和城市社会发展取得了非常重大的成就,我们这个成就的取得有三个重要的“化”的关系,一个是工业化,一个是国际化,还有一个是城市化。我们再看“十一五”,我们工业化、国际化、城市化,再加上新农村建设,这样来看“十一五”,来看我们到2020年的全面小康,中国发展的趋势和轨迹,我们就容易看得比较清晰。 大家都知道,城市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回过头来城市又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提供了更重要的支撑力量。所以,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有赖于城市化的不断提高,有赖于城市竞争力的加强。我相信,我们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对于提高我们的城市竞争力,乃至提高我们整个国家经济的竞争力都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谢谢大家。 (2006-03-20 10:58:54) |
[谢寿光]: 下面有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任兴洲所长发言,大家欢迎。 (2006-03-20 11:02:41) |
[任兴洲]: 很高兴能参加这个研讨会或者叫发布会。实际上从研究者的角度,今天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过程。我刚才听了两位专家的报告以后,深切地感到实际上城市是一个非常大的学问,如何把城市的研究或者城市里承载的内容的研究,确实是非常深奥、很好的研究。从刚才倪博士和刘博士讲的城市的品牌,把我们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渗透进来,非常不容易。所以,我祝贺社科院财贸所作的中国城市竞争力的报告。 我想谈谈我的感受,谈三个层面。 第一层意思,未来的五年、十五年乃至更长的时间,我们中国城市的发展仍然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我们今年看“两会”,把建设新农村提到重要的位置,“三农”问题固然在我们国家太重要了,但是从未来的中期甚至长期而言,中国的城市仍然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尤其是在中短期内不可能改变。正因为农业薄弱,我们才发展它、强化它,真正对中国贡献最大的还是城市,所以它的重要引擎必须重视。重要引擎从这么几个方面表现: 第一,我们还是处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过程中。我们在研究中看到98年到2004年,我们用大约6年的时间,城市化率提高了9个百分点。根据专家的测算,我们每年还将以1个百分点的速度往前推进,起码在“十一五”期间,我们每年还将是1个百分点。所以,这样一个快的速度发展,而且城市是产业聚集的地方,我们有两个趋势,一个是往城市集聚的趋势,一个是城市往外分化的趋势,我们国家现在这两个趋势都有,但是我们国家还是往城市集聚的趋势,特别是重点产业往重点城市的聚集,这是一个趋势。 (2006-03-20 11:03:49) |
[任兴洲]: 第二,服务业提供了城市的载体。我们的通讯、我们的基础设施、我们大量的房地产、商业地产以及资金财富的聚集,还有科技创新,基本上是在城市来完成的。我们说城市的溢出效应也是在城市进行资源的组合,实现城市的效应,这一点在短期内甚至在中期内都不可能改变。我们越是发展好的城市,它的现代服务业越强,辐射力、凝固力越强,所以现在还没有人改变现在城市的功能格局。 第三,城市也是承载着文化和人文精神的载体,一个城市的产业聚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实际上和人文精神的聚集是离不开的。刚才我们说的名片是什么呢?有人文精神渗透在里面,东部、南部和西部有不同的人文精神,形成了地域的文化,从而带动了城市的发展。 第四,实际上我们一些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市,是带动一个区域经济增长的龙头,比如上海这个城市的发展对于长三角的带动,广州、深圳对珠三角的带动,京津两地对环渤海的带动,都起非常大的作用。所以,我们说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市,是带动区域发展的龙头。所以,我们说城市从这几个方面决定了它仍然是我们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引擎,这一点不可改变,这是我想谈的第一个感受。 (2006-03-20 11:06:35) |
[任兴洲]: 第二个感受,我们现在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就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谁来支持?谁来反哺呢?还是要在城市的发展,大量的农民工出来,谁来接纳他?留住他呢?使他从农业中脱离出来享受城市的好处,还是城市,有利于城市化的进程。同时,大量的城市聚集起来的财富,使得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来支持农村。所以,实现新农村的建设和“三农”的发展也离不开城市的发展和它的作用。 第三层意思,从城市竞争力来讲,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竞争能力,研究的意义就在于,通过这种城市竞争力的评价,使我们更加分析出不同的城市之间的优势和相对的劣势,从而它的竞争实力以及它的问题在哪儿,能很好地把它找出来。 今天我听了介绍,又把近一段时间能够综合反映的房地产拿出来做综合研究,我觉得这是今年报告突出的表现。房地产是一个城市增长的晴雨表,或者优势、竞争力以及问题的晴雨表。所以,我觉得不仅是每年的跟踪研究,而每年又有一个突出的亮点让我们来分享,我觉得这本书通过各方面的通力合作,特别是在社科院财贸所领导的重视和关心下,它可能对我们整个的城市研究以及城市竞争力的研究会做出非常大的贡献。我是一个政策咨询研究者,它也会给我们的咨询研究工作提供非常好的参考价值。所以,我再次祝贺它向社会发布,也祝愿这样一个报告在未来越办越好。 谢谢大家。 (2006-03-20 11:08:28) |
[谢寿光]: 现在有请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副局长王延中讲话。 (2006-03-20 11:10:30) |
[王延中]: 刚拿到这本书没有细看,所以讲一些感受。首先,对2006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的出版表示祝贺,它是皮书系列的生力军,引起大家的关注,不仅仅是因为它是皮书的生力军,更重要的是关注书的主题,越来越多的人居住在城市里,对自己所在的城市的未来前景都非常关注,正因为如此,这个报告会给我们很多引人入胜的结论,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关心它的原因。当然,如果从研究者的角度来看,关注它还有很多原因,我想提出三个方面的看法,作为对原因的分析。 (2006-03-20 11:11:18) |
[王延中]: 第一,今年的城市竞争力的报告是前几本城市竞争力报告研究的延续。不是说凭空而来的把房地产简单作为一个晴雨表,是前几年研究的继续,关注整个城市竞争力的格局和发展前景。同时,这本书也是对前几年城市竞争力报告的深化,这个深化一方面从面上来看增加了两岸四地,以前是对内地进行研究,今年扩大到两岸四地,这样就更加名副其实了。另外,城市竞争力报告更纳入了国际的格局,从面上来讲比以往更加深化。从实质上来看,把目前大家非常关心的房地产问题作为一个焦点,通过房地产的视角来分析城市竞争力和相关城市的关系以及未来它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我想这个是一个深化。 第二, 城市竞争力的研究不仅仅是研究城市的经济竞争力,它包含着经济竞争力,而且这也是主体,尤其是对城市竞争的经济要素的分析、投资环境的分析,这些显然都是城市竞争力研究的重点。但是,这本书的独特之处是把经济竞争力的分析纳入到整个经济社会的宏观环境,也就是说它把政府管理、宏观政策、社会公平,刚才谈到一些指数,健康的指数、社会保障的指数等等诸多因素全部纳入到城市竞争力研究的框架之中,这些方面的研究,我们国家都有专门的报告、社会保障的报告、房地产的报告、企业竞争力的报告等等,这些问题的原则都有专门的分析。但是这本书是把专门的分析纳入到宏观的经济框架。这个研究的可取之处应该说它是非常规范的研究,不是简单的给你一个评价结论,告诉你城市竞争力的排序,而是在样本的选取上等都采取了目前经济学科比较规范的计量,这样研究就比较有深度,不仅仅是排序的结果,而是有一个理论支撑。 (2006-03-20 11:15:46) |
[王延中]: 第三,我认为城市竞争力的研究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国情调查,最近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国情调查,我们社科院也对国情调查下了很大的功夫,从今年开始正式立项。传统意义上的国情调查大部分都是对企业、村庄、城市街道或者专有问题进行微观的调查,但是这些调查对深入的了解社会的变化、经济的变化非常重要。还有一种调动我们称之为宏观的研究,比如说区域的研究、国家的研究,城市竞争力的研究是把微观的研究和宏观的研究连接起来,就像刚才倪博士开始讲到他们的研究报告结果时,就把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性讲得非常透,就是说它是微观和宏观结合的连接点。这是一个综观的国情调查,这个调查非常有价值,就是在宏观的调查和微观的驾驭之中找到结合点,这对我们国家决策和制定政策的时候非常具有参考价值。 提一点建议,我们经常看到排序的变化,如果我们通过一段时间的跟踪,把每个城市的竞争力在区域中或者在全国、全球的竞争力的变化做一个纵向的分析,这样会使研究更加深入,或者对研究的对象城市的发展更具有指导价值。我想这可能是提了一个过高的要求,因为现在的分析指标已经很完善了,也很多,目前已经接近80万字了,再那样的话可能一本书装不下了。 总之,城市竞争力的研究非常有价值,这本书的发布,会对中国的城市化,对中国的城市管理政策产生很好的影响,我也希望它越研究越深入,越来越有影响。 谢谢大家。 (2006-03-20 11:16:16) |
[谢寿光]: 感谢王延中局长对城市竞争力的报告做了非常综合的评价。下面有请南开大学副校长陈永川教授讲话,大家欢迎。 (2006-03-20 11:16:51) |
[陈永川]: 我今天非常荣幸来参加这个发布会,是来表示祝贺的,同时也祝贺该丛书第一册获奖。 我想谈两个感受,我是研究数学的,这个报告的第一位副主编侯庆博士是南开大学的教师,为什么他能作为第一副主编参加工作?表明数学的方法在经济学的研究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不想下结论,计算机大家都知道,只认数,不认人,一般都要进行排序,进行分析,我们要开会,听指示,而计算机是通过一些方法,算出排序或者一些指标分析,这个结果跟实际到底相不相符合,倪博士讲了一句话,我至今记忆犹新,他说算出来的结果和他们的感觉非常一致,“感觉”两个字非常形象,我就放心了,我们继续与经济学家合作。 (2006-03-20 11:18:07) |
[陈永川]: 去年我讲过一个小故事,排序的问题或者指标分析的问题,如果单一个指标非常容易,一刀切很容易切,但是因素多了,领导做决策的时候,就知道一刀切从哪里切不是太好下结论,这就需要数学的方法来解决。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加权。这个不是简单的加权再除的指标,但是我相信数学模型得出的结论应该说是很有意义的。 第二个感受,我目睹了倪鹏飞博士在作学问上非常投入、非常勤奋,他在春节期间都没有休息,到南开大学来,我们进行了一些数学分析、数学处理,生活条件、工作条件都非常差。同时,他也有杰出的领导能力,把许多学者组织在一起,从事一个非常大的课题研究,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学术带头人的品质。 今天报告我来不及看,但是我看最后结论里有一个词,我非常推崇,就是“要奉献青云白雪般高洁的学术成果”,就是说这是一项非常高尚的学术研究。我们要不受市场、不受政府、不受企业或者不受其他学术权威的影响。从这点上我从倪鹏飞博士身上看到了纯粹的学者的学术研究的精神。我们讲地产不要有什么泡沫,报告上写要踏踏实实做学问,我想这项成果是没有泡沫的,同时我也对他们这种崇高的治学精神表示敬意。 谢谢大家。 (2006-03-20 11:19:52) |
[谢寿光]: 陈校长的评价,我也有同感。关于各方面的排行,这些年来多如牛毛,但实际上几乎都是过眼烟云。我们的城市竞争力报告能够坚持4年,而且每一年都有它新的特色,每一年发布到社会上都引起巨大的反响,甚至也引发了激烈的讨论和争论,但是你只要平静去想,按照这个指标测算,只要你遵守这套规则,就必须要认真读这些东西、研究这些东西,为我们自己的实践做指导。 下面有请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副所长何德旭博士演讲,大家欢迎。 (2006-03-20 11:21:39) |
[何德旭]: 谈不上演讲,就是谈点感受。第四本《城市竞争力蓝皮书》现在已经是我们所,也是我们院,当然也是谢所长的出版社的非常有影响力的品牌。所以,在这个时候我还是想向倪博士和他的团队在这样的时候推出这样一本书表示祝贺。 这样一本报告,除了以往的城市竞争力评价的排位以外,还有一些新的东西和新的特点,刚才几位专家都谈到了,我就不重复了。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从这本书里得到不同的或者有用的信息,比如说作为一个消费者,他能够从这个报告里了解到房地产大致的走势和趋势,以及房地产价格的现状。作为开发商,也能够从这个报告里得到一些房地产发展的趋势。作为中央政府或者地方政府,也能够从这个报告里了解到我们国家房地产存在的主要的问题或者专家学者提出的一些新的对策建议。当然,作为学者,我们更关注的是报告里提出的对我们研究有用的独立的学术观点或者学术价值。作为在座的许多媒体,更关注的是这里面的新闻点,包括城市竞争力的排名,还有他们提出来的关于房地产市场的一些看法。 (2006-03-20 11:22:49) |
[何德旭]: 总的来说,每一个人或者每一个部门甚至于每一个城市,都能够从这个报告里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所以,我觉得这样一个报告,是能够满足各个层次需要的一个综合性的、非常有参考价值的报告。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作为主题的研究是关于城市房地产和城市竞争力的关系方面的研究。在这个报告里,指出了城市房地产存在的8个方面的市场问题,还有6个方面比较大的体系的缺陷。当然,也在这样的分析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们国家房地产管理、调控以及制度建设和政策体系方面的建议。这些我觉得都是很有价值的,特别是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这里面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新的提法。比如说关于城市房地产的健康程度和它的市场化程度等等,我觉得都是很有价值的。所以,我觉得这样一本书对这样的问题做主题研究,是抓住了一个值得永久关注的话题,就是城市房地产的问题。 (2006-03-20 11:24:19) |
[何德旭]: 大家也都知道,房地产现在是最基本的消费资料之一,城市房地产业也是我们国家或者说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产业之一。刚才几位专家也都谈到了,房地产也是城市化或者城镇化最基本的前提之一,抓住了这样一个主题,应该说也是探讨了我们经济社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当然,特别是在目前的状况之下,也还有许多的问题需要做进一步的、更深入的研究,比如说现在争议比较多的关于房地产的空置率的问题、房地产泡沫的问题、房地产价格的问题,这样一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做更深入的研究。甚至于报告中提到的一些观点,我觉得也还有必要做更进一步的探讨或者是论证,这样一些观点我觉得是一些探索性的观点,还值得做进一步的论证或者是解剖。 现在从“十一五”规划纲要里我们注意到,丰富消费服务业里提到要发展房地产业,没有提优先发展、大力发展、积极发展,就是提到要发展房地产业,这样一个判断和这样一个提法,也是与我们国家房地产业在经济中的地位和现状相适应的。所以,这样一些对房地产问题的研究,特别是作为我们学术研究部门,还有必要做深入的研究。 总之,这样一个成果,我觉得是非常有价值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这样一个成果也是经过倪鹏飞博士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的一个非常客观的判断,也是不受任何利益集团左右和干扰的得出的一个中立、公正的判断或者结论。我觉得这样一种实事求是的学风,特别是在目前大家心浮气躁的情况下特别难得的,希望大家继续对他们给予关注和支持。 (2006-03-20 11:26:13) |
[谢寿光]: 下面有请财贸所副所长高培勇教授发言,大家欢迎。 (2006-03-20 11:28:34) |
[高培勇]: 利用这个机会发表四个感受。 第一,搞学术研究,历来是分层次的,大致的是基础的理论分析和操作。就目前学术资源的配置而言,历来是比较偏重基础理论的,其次是政策分析,再其次是操作。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今天是第四次发布,大家可以感觉到通篇主要的焦点是放在实践操作的领域,我们特别需要融三个层次为一体的专注的研究。中国的改革经过了20多年的历程,现在的确到了需要把我们的很多研究成果从基础理论推进到政策分析,再继而推进到实际操作,我们需要的就是这样的分析。 第二,搞城市问题的研究,现在大家都比较强调是综合的研究,就好象人一样,我们现在不单纯为学历说话,不单纯为某一个方面说话,而要讲综合素质。对城市来讲,也要讲综合素质,怎么把一个城市的综合素质凸显出来竞争力恐怕就是最具有综合素质的指标。而竞争力又可以细化为若干个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把这样的指标融合在一起是什么东西呢?就是一个指标体系,也就是说对一个城市而言,最带有综合性质的竞争力指标是可以通过指标体系来反映的。这个指标体系能够干什么?我理解至少有两个方面的作用,对一个城市的管理者来说,最重要的是找出要抓什么,这个指标体系是给城市管理者提供了一个如何提升自己所在的城市、自己所管理的城市的竞争力的一个路线图,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参照系,按照这个路线图去做我们的城市管理。这个路线图并非是一个终极的目标,而是可以分解为若干个中间的目标,就好象我们从社会科学院到香山去,有若干条路,每一个指标就表明了我们靠近了距离。另外,有一个考评卷,提升中国的竞争力或者完成中国的改革大业,我们总是要不断地评价我们每年所取得的成绩,我们每一年往具有竞争力的目标上靠近一步,就意味着我们往前走了一大步,不断地给自己的成果作出评价。我们想,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连续四年发布,它实际上是具有这两个方面的功能。 (2006-03-20 11:29:21) |
[高培勇]: 第三,我们如何解读这样一个研究报告?我也是第三次参加这个发布会,我以为或者我建议媒体也好,学术界也好,并非仅仅是解读它的排名,今年北京排第四,香港排第一或者排第二,就说北京如何,它的核心意义并非如何。解读这样一个报告,我建议大家还是要从路线图和考评卷两个方面理解。这样一个蓝皮书今年所揭示出的排行榜或者指标是不是比较恰如其份地表明了或代表了中国城市竞争力应该具有的因素,只有在这样一种解读当中,才有可能把这样的研究往前推进。 第四,这样一个报告还是一个学术研究报告,不是政府部门发布的。既然是学术研究,它就只不过是为城市竞争力研究提供一个参照系数,这个参照系数不是说哪一个部门提供,所有的人、所有的机构都可以提供,只不过以此为基础大家参加进来,也可以在这个靶子的基础上提出修正意见,这样一个指标体系是在大家的共同研究、共同推动当中不断完善。尽管目前可能还有种种不足之处,但只要有了这样一个基础往前推进,我们的城市竞争力也好,其他方面的研究也好,都是可以在不断的完善中前进。 总的看来,这样一个报告的连续发布,的确是学术界一大幸事,也是我们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做得比较实实在在的一件事情,不仅是城市竞争力,其他方面的研究也都应当把更多的注意力和资源往实践操作层次逐步的汇集。 谢谢。 (2006-03-20 11:31:35) |
[谢寿光]: 感谢高所长的演讲。按照议程安排,我们是可以给一点时间提问的,但是我现在考虑一个是场所的问题,再加上里面的内容及其丰富,每个人所关注的点很不一样,所以我们有一些新的办法,一个是你们可以会后单个跟倪博士和倪博士的团队从各个不同的层面一起探讨。第二,我们公布了一个倪博士的手机电话,在有限的时间里你们是可以打这个手机的。再一个,我们准备从今天下午起,这个团队在博客上和研究者、和城市的管理者、和媒体进行沟通和交流,这个博客怎么进行的?可以上我们皮书网。 今天的发布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006-03-20 11:33:43) |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