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媒体聚焦

《21世纪经济报道》——“4%”:教育投入增长追不上行政经费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牛黎红   发布时间:2009-08-26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王世玲

  

   “如何提高我国教育的投入水平是一个老大难问题。”3月1日下午2时,在北京理工大学国际交流中心举行的《2005中国教育蓝皮书》发布暨教育体制改革研讨会上,这个老话题仍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早在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就规定在2000年教育经费投入达到GDP 4%的水平。如今,世纪预言转而成为在新世纪要解决的难题。

  2月28日,国新办新闻会上,教育部部长周济也承认,由于GDP的增长速度很快,实现教育经费占GDP4%的目标仍然艰巨。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思路设想,将可能为解决整个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机制提供模型,并在《义务教育法》修订草案中有所体现。”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教育专家杨东平告诉记者。

  教育投入占GDP比例仍偏低

  “中国现在教育的财政投入占GDP的比重确实是不太高,2004年占到2.79%。”2月28日,教育部部长周济谈及教育经费投入时表示。

  与世界平均水平和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相比,我国教育经费投入总体水平较低,是一个基本事实。近年来国家预算内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持续走低,呈连续三年下滑之势。

  对此,《教育蓝皮书》给出了系统数据。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002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一直稳步上升,但仍未实现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规划的4%的水平。此后,这一比例又出现下降。

  尽管数据显示,2004年全国教育经费为7242.60亿元,比上年增长16.66%,而且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4465.86亿元,比上年增长15.98%。但根据国家经济普查的结果,200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调高了2.3万亿元,最后得出教育投入占GDP的数据仅仅为2.79%。

  “相对于经济实力和政府财力,教育经费的增长缓慢。”杨东平向记者总结。

  根据《教育蓝皮书》给出的数据,在2003年的政府财政支出结构中,经济建设费占30.6%,社会文教费占26.2%,行政经费占19.03%。社会文教经费的增长较慢,从1995~2003年,年平均增长17.4%,8年提高了不到1个百分点。而增长最快的是行政经费,8年提高了4.4个百分点。

  至于何时能实现“4%”?周济表明,将在今年“两会”审议通过的国家“十一五”规划,将明确规定对教育的投入逐步提高到4%的水平,并称未来5年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至少新增2182亿元。

  建立教育公共财政制度

  财政性教育投入的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有限教育经费分配的不合理成为损害教育公平性的关键。

  对此,《教育蓝皮书》警告:三级教育经费的结构性矛盾资源配置失衡的局面仍未改变,尤其是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之间教育资源配置的失衡。

  如高等、中等、初等学校教育经费投入结构2003年教育经费总收入中,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和初等教育所占的比重分别为30.73%、37.21%、25.67%;与2002年对比,高等教育所占比重提高了1.14个百分点,中等教育的比重提高了0.04个百分点,初等教育的比重降低了0.91个百分点,表明教育经费总收入进一步向高层级教育倾斜。

  不过,日前召开的全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会议,已经提出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具体设想:从理顺机制入手,按照“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的原则,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有“教育市长”之称的全国政协常委、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在此次研讨会上透露,他在即将举行的“两会”中将呈递两份涉及农村教育的提案———《关于启动农村教师培养国家行动计划的建议》和《全面解决代课教师问题》。

  朱永新说,“现在已经解决了义务教育的有和无,但接下来重要的是解决义务教育的品质问题。大批优秀的农村教师的培养已迫在眉睫。”

  提案的具体构想是,由国家财政出资,在全国著名的师范大学以及北大、清华的教育学院,每年资助2万名大学生,每个省再资助5000个名额,每年保证约20万大学生充实到农村教师的队伍中。这20万大学生上学期间,所有费用包括学费、生活费由财政负担,初步估计需要投入4个亿。

  “目的是可以吸引优秀的贫困大学生到农村中任教。”朱永新说,“相应的义务是这些大学生毕业后要在农村履行6年任教服务期。”

  针对目前教育结构的重心过高的状况,《教育蓝皮书》呼吁,教育改革要从片面追求“教育GDP”(数量、规模、速度)转为追求符合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的、真正能够兴国的教育。
  

责任编辑:范海东、欧阳潇潇

 

此报道链接自: (《21世纪经济报道》 2006年3月3日 第6版)

百度中与此主题相关的更多链接请点击此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