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饶锋伟 实习生 黄春燕 本报讯 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联合地方社会科学院共同编撰的中国区域发展蓝皮书《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2005~2006)》2月下旬发布,而福建以经济总量在区域经济总量中排名第二。蓝皮书指出,福建要加强与泛珠其他省市及东盟各国间的经济合作,承接珠、长三角两大经济圈。蓝皮书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重点经济区的研究为主线,同时对海峡西岸等重点经济区域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 我省在2004年6月加入了“泛珠三角经济圈”区域合作。蓝皮书指出,“泛珠三角经济圈”区域面积占全国的1/5,人口占全国的1/3,经济总量占全国的1/3。而我省的经济总量在区域经济总量中排名第二,具有自然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 东盟跃居福建第四大贸易伙伴 蓝皮书指出,福建可以充分发挥经济互补性,经济发展的多层次性,为处在工业化发展关键阶段的泛珠三角—东盟进行梯级穿插合作提供可能性。 蓝皮书指出,在东盟与福建贸易方面,泛珠三角区域与东盟商品互补性较强,机电产品、纺织服装、鞋等福建强势产品在东盟市场有较大的需求,而东盟丰富的天然橡胶、原木等资源性产品正是福建工业生产急需的原材料。2005年东盟已跃居福建省第四大贸易伙伴,全年福建省与东盟双边贸易总额达到46.55亿美元。 从福建省外贸自身特色看,福建省与东盟各国在资源构成、产业结构等方面各具特色,互补性强,经贸合作的潜力巨大,加之福建省特有的华侨众多的人缘优势和毗邻东南亚国家的地缘优势,使福建省在拓展东盟经贸合作方面处于有利的位置,双边贸易合作前景广阔。 全省形成“5小时交通经济圈” 福建省社科院专家也在蓝皮书中指出,福建要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东出海峡,西进内陆省份,迫切需要加快交通体系建设,形成以铁路、高速公路、大型深水泊位、进出省公路通道建设,从而构建“畅通、安全、高效、舒适”的综合交通运输支撑体系。 “十五”期间是福建加快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尤其是同三高速公路的全线贯通,使福建与长三角、珠三角的联系更趋紧密,也使福建省交通运输业由“明显缓解型”向“基本适应型”转变。为此,专家建议要加快建设上承国家公路网和福建高速公路网、下启全省农村公路网的“八纵九横”干线网,使全省县级行政中心基本能在1小时内到达高速公路、乡村可直接到达县级公路,全省县城城镇可在5小时内到达城市,形成“5小时交通经济圈”,全省沿海与山区、腹地与口岸之间均架构起快捷通道。
此报道链接自:http://www.hxdsb.com[InstallDir_ChannelDir]2006-3-1/20060301168181.html
百度中与此相关的更多链接请点击此处 |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