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建设印度洋地区的新型大国关系
从对印度洋地区战略态势的评析与研判出发,观点鲜明地强调建设新型大国关系在印度洋地区的重要意义,是《印度洋地区发展报告(2014)》总报告的最大特点。印度洋地区研究中心汪戎表示:国际体系多极化的趋势加深了印度洋地区、特别是孟加拉湾地区的复杂性、多变性以及政治经济的脆弱性,使这一地区未来的战略格局充满了更大的不确定性。以中印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群体性崛起和美国“亚太再平衡”加剧了印度洋地区的战略竞争,而东印度洋沿岸主要国家和西太平洋沿岸主要国家之间经济关系上表现出来的不对称性相互依赖,也增加了潜在冲突的可能性。然而,“多极化”不仅会激化竞争,“多极化”也在创造着合作。
印度洋地区经济的未来发展前景有待于通过与大国的合作而实现,社会稳定的维持和安全问题的解决更是与本地区大国的合作密切相关。在地缘政治因结构性障碍无法推进的前提下,经济整合可以通过合作共赢化解冲突,促进地区繁荣与稳定;而印度洋问题的复杂性,也迫使大国打破意识形态、政治制度和历史传统的差别,在各个领域内寻求共同利益来应对挑战。因此,在这一地区,不仅会形成大国间的更具挑战的竞争,也会产生大国间更具弹性的合作。报告指出,印度洋地区发生的许多问题,包括恐怖主义、海盗行动、气候变暖、海洋灾害、控制核扩散行动等等,都体现了多个大国共同协商和努力的必要性。在该地区,大国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将是长期并存的结构性因素,但求同存异、互利共赢、共谋发展将是区域关系的总体趋势。尽管该地区的新型大国关系还在艰难地探索中,常常受到各种国际势力和本国势力的严重影响,但它却体现了人类文明的正能量积聚的方向。该地区新型大国关系的建设,不仅有利于提高地区经济实力,造福于各国人民,还将惠及整个亚太地区,在稳定全球经济秩序中发挥重要作用。
真实展现印度洋地区双边关系发展在印度洋地区,新兴经济体的群体性崛起、美国的“再平衡”和特殊地缘经济政治利益,必然会导致权力结构发生重组,也使得亚太各国战略格局再次调整,国际关系的结构和性质发生新的演化。因此,报告专门设置主题报告予以分析,涵盖了中印、中缅、美缅、印缅、日缅等重点双边关系,从政治、经济、社会等角度全面展现了近年来该地区双边关系中的重大发展与变化,为了解印度洋地区的国际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与依据。
报告指出,印度洋地区的变化,使得许多国家采取更加灵活和多边主义应对当前的国际体系,对该地区的地缘政治与经济格局带来了新的变化,也为中国的外交政策带来了新的挑战。印度与中国之间的共同利益和竞争态势,随着两个国家的崛起和印度洋在全球战略地位的变化在同步上升,若干结构性的分歧持续存在,但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方面共同语言和利益汇合点也在增加。中印之间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不仅有利于双方的共同发展,更有利于地区的繁荣和稳定。随着缅甸的政治经济改革,在外交政策实施“平衡策略”的调整,美国、日本和印度等大国改善了与缅甸的关系,中缅关系也面临多种变数。报告指出,对于中国而言,这些发展和变化中存在着新的合作机遇,也潜在着更多的风险。中国应通过国际理论和外交战略的创新,灵活面对周边和全球局势的变化,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塑造和建立国际制度”,并在参与这一地区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安全稳定的过程中,成长为国际体系转型的真正力量。
经济合作与多边关系面临的挑战在“多边关系与地区经济合作”的专题报告中,蓝皮书选择了三个截然不同的切入点,通过翔实的数据和深入分析,剖析了印度洋地区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及其背后的复杂国际格局与大国战略。无论是缅甸对外关系的演化、中巴经贸合作与印度和TPP之间的关系,都体现出了该地区国家之间为加深经济合作的努力、机制建设所面临的挑战,同时也展现出了各种地区外力量对该地区经济合作与一体化进程所造成的复杂影响。
报告指出,尽管印度洋地区的经济合作还在艰难地探索中,但该地区的国家依然应当抓住历史发展机遇,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灵活应对各种不利因素的挑战,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促进印度洋地区的繁荣和稳定。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