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总报告认为,21世纪以来,由于以中印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群体性崛起以及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 战略,使得印度洋与西太平洋地区越来越成为大国关系和地位变化的战略性区域,但是无论一个国家的崛起还是一个地区的繁荣,其意义和表现主要在于经济实力,未来经济合作依然是双边和多边关系的主导,求同存异、谋求合作发展将是区域关系的总体趋势。
总报告还指出,尽管印度洋地区在国际事务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但是其战略价值还未达到决定全球体系的地步,域外大国也并没有把南亚和印度洋区域作为实现各自全球战略的核心地带,至多是把它视为“未来可能重要的区域”。域外大国对南亚和印度洋地区近年来不断加大的战略投入,其目的主要还是“长期投资”的考量和对本区域部分国家经济发展实力增长现实及前景的承认和尊重。中国的南亚和印度洋政策,应该立足于长远,保持耐心,量力而行,通过渐进的、有层次的政策与策略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主题报告认为,随着新兴市场国家特别是中国和印度的崛起,全球政治、经济中心不断向亚太地区转移,世界和地区大国的目光不可避免地逐渐由大西洋—太平洋地区向印度洋—太平洋地区转移,各大国加强了在这一地区的竞争也争夺,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推出,更加剧了这一地区的竞争态势。印度洋地区各国应尽快就地区安全行为规范、合作机制等达成共识,发展对称性相互依存,进一步加深各国间的合作,密切国家间的贸易联系,强化各国间的利益相关性,最大限度地减少贸易摩擦。求同存异、互利共赢、共谋发展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各自国家的经济实力,还能够造福于各国人民,并将惠及整个亚太地区,进而在稳定全球经济秩序中发挥重要作用。
专题报告分别对2013年印缅、中缅、中印、美缅、缅日等国家间关系的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报告认为,随着缅甸内外政策的调整,缅甸将表现出日益的重要的战略地位。美国、日本和印度等大国都在改善与缅甸的关系,对该地区的地缘政治与经济格局带来了新的变化。美缅关系由敌对迅速实现了正常化,其速度之快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报告指出,美缅关系应当从更长的时间段进行考察,美缅关系的改善,是由其变量和常量所决定的。从美缅关系的“常量”来看,美缅关系正常化符合双方的利益诉求;从美缅关系的“变量”来看,除了少数民族地方武装这一不确定性因素外,昂山素季和缅甸民主改革等因素继续推动美缅关系改善的可能性较大。缅甸的新变化也为印度发展对缅关系带来新机遇,随着印度国内战略界对缅甸地缘战略重要性认知的共识上升,印度政府对缅政策发生积极转变,除了两国在军事和安全上加强合作外,两国还加强了在经贸领域、区域组织中的合作。日本重返缅甸、重建日缅亲密关系的意图非常明显,近几年来,日缅两国已经基本形成了双边政治、经济技术、社会和民族问题以及地区安全防务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日本调整对缅政策调整的原因除了传统的美日同盟及西方舆论影响外,还有其维护国家利益、推行日式价值观及摆脱对华经济依赖、遏制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等考虑。日本的介入将加剧大国在缅的博弈竞争,从而可能会带来在缅甸乃至在整个中南半岛的势力再平衡,届时缅甸的竞争格局将会更加复杂。因此,整体来看,未来中国的对缅政策将必然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对于中国来说,缅甸既是是中国维持西南周边安全的重要合作伙伴,也是中国南下进入印度洋的重要陆路通道。因此,在新的政治经济格局下,加强中缅关系,对于中国的周边外交和全球战略是一个重要的考验。中国应总结对缅外交工作中的得失,不断加大对缅公共外交和民间外交的力度,努力推进中缅关系的正常发展,建立更加稳固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原标题:蓝皮书:印度洋地区战略价值未到决定全球体系地步)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