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媒体聚焦

【2014版《京津冀蓝皮书》】搜狐:京津冀大城市“极化”效应明显
来源:搜狐  作者:本网转载   发布时间:2014-03-30
  由京津冀三地专家共同撰写的2014年《京津冀蓝皮书》昨日发布,蓝皮书认为,京津冀城市群超大城市高度集聚,呈明显的“极化”效应,中小城市吸纳力不足、城镇体系结构不合理,导致京津冀发展缺乏支撑力。

  区域间不平衡性加剧

  “从京津两市周边新城的发展来看,存在着城市功能不健全,各功能之间在发展时序上不协调等问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蓝皮书主编祝尔娟说。

  2011年京津冀城市群35个城市中,100万以上的大城市共8个,50万~100万的中等城市3个,50万人口以下的小城市24个,城市数量呈“哑铃”形。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张耀军介绍,2011年,北京和天津常住人口容纳了整个地区的60.82%,人口规模呈“倒金字塔”形。

  “这种不合理的城镇体系结构,导致区域发展缺乏支撑力。”祝尔娟说。

  从经济实力来看,2012年北京和天津两市地区生产总值之和占整个京津冀城市群的53.7%;从经济区位度来看,2000~2010年,北京和天津的经济区位度都有较大上升,与北京、天津相邻的廊坊、承德和唐山的经济区位度也有所上升。

  而距离北京、天津较远的城市(如石家庄、邢台、邯郸)的经济区位度却在近几年有所下降,“反映了北京和天津两市的极化效应依然明显,区域内不平衡性还在加剧。”祝尔娟说。

  整体水平低于长珠三角

  研究结果显示,2010年长三角、珠三角的城镇化率分别达到63.7%和82.7%,而京津冀城镇化率只达到55.01%。

  祝尔娟认为,与长三角、珠三角相比,京津冀城市群的经济外向度偏低。

  数据显示,2012年京津冀城市群出口总额占GDP比重15.12%,远远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60.44%和63.37%的水平。在实际利用外资方面,京津冀城市群略高于珠三角,但远低于长三角,只相当于长三角的36.95%。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吴庆玲等专家的研究发现,目前,京津冀地区新城对中心城市第二产业的承接功能已开始显现,而第三产业没有出现从中心城向新城转移的明显趋势。

  大城市管理面临挑战

  “由于区域内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京津冀城市群存在着明显的异地城镇化现象,主要表现为人口由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中小城市涌向北京和天津两个超大城市。”张耀军说。

  数据显示,2005~2010年,河北省向北京输送的劳动力平均每年在100万人左右;向天津输送的劳动力平均每年在60万人左右,且呈逐年增加态势。

  张耀军说,大量人口涌入大城市,对社会保障、资源环境、电力交通、市政建设、社会治安等方面也带来了巨大压力,使大城市的运行与管理面临严峻挑战。

  蓝皮书以北京亦庄为例介绍,虽然目前它已经集中了564家企业,却也只是个有业无市的“卧城”,并没有起到疏解人口的作用。而通勤距离的增加,引来了大量的人流和车流,不仅远远超出了中心城的承载力,还带来了极大的环境压力。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博士李彦军认为,北京中心城区的人口疏解应从城市功能疏解入手,采取措施鼓励行政机构、事业单位外迁,严格抑制中心城区的开发冲动。

  京津冀联合课题组认为,北京的通州区、大兴区、海淀区、昌平区,天津市的滨海新区、武清开发区、北辰东丽区,河北省的石家庄正定新区、唐山市曹妃甸区、沧州渤海新区和廊坊空港新区在发展优势、发展潜力、发展机遇以及发展趋势上都有可能成为未来京津冀城市群的新增长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