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媒体聚焦

【2014版《京津冀蓝皮书》】网易:盼京津冀获“一体化幸福”
来源:网易  作者:本网转载   发布时间:2014-03-28
    法制晚报—今日快评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2014年京津冀蓝皮书。蓝皮书建议,京津冀要建立常态化的“市长联席会议制度”;同时,在省际产业转移时可实行税收分享。另外可设立首都经济圈发展银行,负责区域开发。

    京津冀融合发展,必须要打破的就是一亩三分地思维,所以“税收分享”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问题之一。只有经济和利益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一体化”。

    对此,省际产业转移时的税收分享、统筹的生态补偿制度、共建共享的交通路网,都需要仔细地商讨,达成可执行的共识。

    谈到京津冀一体化,《河北日报》曾发表文章说这是“河北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其实,区域的协同发展对北京而言也是一个机遇。随着一部分城市功能的转移,北京土地紧张的压力、人口激增的压力、环境承载方面的压力都有望获得缓解。

    就此而言,我们最期待的,其实并不是整个京津冀城市圈的高楼有多壮观、经济发展有多快,而是区域幸福感的整体提升。

    上周四是国际幸福日,关于幸福城市,有媒体公布了一个榜单,海口、长沙等地榜上有名,而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全都无缘中国幸福城市20强。为什么特大城市幸福感不足?交通拥堵、房价高企、环境污染等“城市病”毫无疑问是罪魁祸首。

    2012年6月28日,第66届联合国大会宣布:追求幸福是人的一项基本目标,幸福和福祉是全世界人类生活中的普遍目标和期望。那么,京津冀一体化能把我们带向怎样的幸福?这,或许才是每一个北京市民、天津市民、河北市民最关心的问题。

    城市群、卫星城的建设可以缓解人口、住房的压力,但是从历史经验来看,也可能带来睡城、卧城的“副作用”。所以,京津冀一体化的确应该率先实现交通的一体化。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京津冀将出台“整体规划”,杜绝“摊大饼”现象,这样的消息令人欣慰。只有京津冀区域内畅通、快捷的交通,以及住宅区和产业区的合理规划,才能避免频繁的潮汐运动,不让更多的人堵在更远的路上。

    昨天傍晚,中央气象台再度发布霾黄色预警,在这样的天气里,我们就会对京津冀“同呼吸共命运”产生更深切的体会。


    要通过京津冀“一体化”提升区域内广大市民的幸福感,就要侧重于环保标准、环境执法的“一体化”。城市群的发展需要产业支撑,但是在相关产业的准入方面一丝一毫也马虎不得。我们需要的,是共享同一片蓝天与绿水的城市群。

    总而言之,团结起来力量大,京津冀融合发展、协调规划、取长补短,在攻克“城市病”顽疾方面就大有希望,但是“抱团儿”也必须警惕城市病的“扩散传染”。

    所以,“一体化”有必要时刻牢记“幸福”二字,把区域内全体市民幸福感的提升当成首要目标。

    当京津冀的“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完成,它们会在幸福感榜单上取得怎样的名次?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报评论员 庞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