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媒体聚焦

【2015版《生态城市绿皮书》】中国日报:中国生态建设需警惕“伪生态”
来源:中国日报  作者:本网转载   发布时间:2015-09-11

  中国生态绿皮书《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报告(2015)》9月10在北京发布,报告指出, 生态城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历史选择。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走向和谐发展的历史必然,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生态城市是城镇化的必然选择。

  生态绿皮书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甘肃省城市发展研究院、兰州城市学院共同编撰并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

  由兰州城市学院一批专家、教授、学者为主体组成的《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报告》课题组,在承继2012-2014版《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报告》的基本思路和原则的基础上,立足2014年以来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的政策制度变迁和全国生态城市建设的新进展,在进一步完善生态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和动态评价模型的基础上,继续按照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循环经济型、景观休闲型、绿色消费型、综合创新型等六种类型,对全国生态城市建设和发展状况从综合和分类两个层面进行评价分析,最后提出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的思路和战略路径,即:秉承“四个全面”的时代要求,传承创新生态城市总体思路;瞄准新型城镇化战略转向,丰富生态城市发展模式;建设智慧化多规协同规划体系,健全生态城市智慧化支持体系;整合生态城市建设新理念,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城市。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生态城市绿皮书顾问李景源在讲话中说,中国的发展进入新常态之后,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靠自身内生的力量,内生的动力就是城镇化的进程。以城镇化为中心来思考转型和发展,带动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升级,已经成为共识。新时期就是以城市化引领工业化,以生态文明引领工业文明。

  兰州城市学院党委书记阎晓辉说,绿皮书对全国284个地级城市进行考核评估和科学排名,尽可能体现绿皮书的权威性、时政性、原创性、前瞻性和指导性。希望绿皮书的发布能够引起全国范围对生态城市建设的广泛关注,从而通过革新生产方式促进生活方式的有效转变,并在调节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人与社会等关系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报告认为,绿色生态城市建设凸显中国城市未来发展方向,并成为不少地方的发展战略,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一是发展速度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二是发展理念趋于理性;三是发展定位立足本地实际;四是建设经验将推动全球绿色城市发展。

  但同时与这种良性发展不协调的是,违背自然规律、超越生态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建设的“伪生态建设”或“伪生态文明建设”在局部范围出现甚至蔓延。 比如存在认识误区。认为“生态城市”就是制造人态自然,通过种树、铺草、造水、建景观大道等方式人工打造“生态城”、“宜居城”、“山水田园都市”,掀起了“广场热”、“草坪热”、“水景热”等,不顾民生力推人工生态;有的认为应借鉴国外先进案例,只有花大价钱才能建“生态城市”;有的认为应当建立一套普遍适用的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标准。

  另外,针对我国当前依然存在的城市管理运行中频发的生态事件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重大损害,《报告》提出必须适时“建立城市生态预警系统”。以有效预防、化解和应对城市生态风险。(记者何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