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媒体聚焦

【2015版《慈善蓝皮书》】网易:中国慈善走向多元国际化 网络助“轻公益”成大势
来源:网易  作者:本网转载   发布时间:2015-06-16

  人民网6月12日电 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慈善蓝皮书: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15)》今日在京发布。报告对2014年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梳理,指出互联网时代的变革赋予了慈善机构新的机遇,中国慈善机构“走出去”的理念和行动更加明确,中国慈善事业呈现多元国际化的趋势。

  知名慈善组织受质疑 公信力建设任重道远

  2014年,多个慈善组织受到了公众与政府的质疑。这些慈善组织不乏知名机构,如嫣然天使专项基金和嫣然天使儿童医院、深圳壹基金、中华医学会、中国红十字会、浙江施乐会等。

  2013年12月到2014年2月,周筱赟持续质疑嫣然天使专项基金和嫣然天使儿童医院的财务问题,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8月12日,民政部公布对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嫣然天使专项基金的核查结果,认定没有发现周筱赟所举报的问题。此次嫣然事件的争议焦点是嫣然天使专项基金会和嫣然天使儿童医院的财务信息公开程度。周筱赟依据的是2014年1月刚刚生效的《北京市促进慈善事业若干规定》,而李亚鹏则依据《基金会管理条例》和《非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由于法律上的规定模糊以及相互之间的衔接不足,导致了公众对于嫣然事件无法进行合理判定。

  2014年4月,四月网在微博上质疑壹基金的雅安地震3亿元捐款被“贪污”。这是壹基金自成立以来遇到的最大规模的公众质疑。壹基金秘书长杨鹏和创始人李连杰都在微博上进行了回应,否认了贪污的指责,并向四月网主办单位发出了律师函。由于壹基金对于质疑问题的逐一专业回应,最终质疑壹基金的声音逐渐降低下来。

  蓝皮书指出,2014年的质疑事件凸显了当前中国慈善事业的制度环境滞后,从而在慈善组织与公众、政府之间缺乏制度信任。

  公益市场化争论激烈 “利益”还是“公义”

  中国公益要不要走市场化的道路是2014年慈善领域争论最多的焦点之一。蓝皮书认为,这一主题的讨论关乎未来中国公益的发展走向。

  2014年,南都基金会理事长、“希望工程”创始人徐永光提出了中国公益变革的市场化出路。他认为,公益市场化旨在恢复市场在公益资源配置中的基础地位,消除当前行政化带来的一系列弊端。这一观点的提出,随即引来了公益领域资深人士的辩论与讨论。中国扶贫基金会副理事长何道峰、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涂猛等专家也都赞同市场化发展方向,他们主张中国慈善市场化的观点着重强调通过竞争机制提升公益资源的配置效率。对此,也有观点不认同当前中国慈善事业的市场化走向。英国萨塞克斯大学发展学博士生刘韬认为,“公益市场化”的提法实际上完全抽离了NGO的政治本质,有可能使国家和市场迅速合谋,对NGO进行更有“效率”的驯化。慈善匿名人士胡不喜认为,市场逻辑与公民社会逻辑有着本质的区别:市场的指向是利益最大化,而公民社会的指向是社会公义。对立观点担忧的核心在于市场化的发展导向会消除NGO的政治属性以及多元价值的风险。

  尽管未能达成共识,但民间社会的讨论与争论给公益界带来的民主和自由的氛围却前所未有。蓝皮书指出,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大慈善属于民间公益,不应受政府控制和行政干预,市场机制在慈善公益资源的供给与配置方面应该和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要运用社会市场机制培养与动员公民参与慈善公益的意识,这将关乎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网络赋予筹款新渠道 “轻公益”将成大势

  互联网时代的变革赋予慈善部门新的机遇。一方面,互联网尤其是网络支付为基金会提供了筹款的新技术。另一方面,互联网作为信息沟通交流的平台,使得非营利组织可以更有效地管理支持者和志愿者之间的关系。

  中国的社交媒体在动员公众参与慈善方面起步较早,但2014年公益慈善组织看到了事件营销在社交媒体中的巨大能量。2014年夏天,风靡欧美的“冰桶挑战赛”也以最快的速度蔓延到中国。与欧美“冰桶挑战赛”关注渐冻人有些差别的是,中国版由于机缘巧合关注了瓷娃娃,而且在游戏规则上也有了改善。蓝皮书认为,尽管对此发生了一些对浪费水、作秀等问题的质疑,但这些质疑本身并没有太多的理性含量,更无法削弱活动本身的巨大意义。

  安平公共传播公益基金总干事张天潘认为,“冰桶挑战赛”呈现出“轻便”“轻松”“年轻”等“轻”的特质,宣告了公益进入2.0时代,标志着“轻公益”的到来。相对于1.0时代的公益,尤其以2008年汶川地震为重要标志,呈现更多的是“重公益”色彩浓重的特质——悲情、大爱、道德感召等,在众志成城式的全民动员下的公益界爆发出惊人的力量,但这种突发式大事件驱动的公益,也存在着诸如“道德绑架”等这样那样的问题。

  慈善全球化带来新机遇 中国慈善走向多元国际化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与此同时,人类社会面临着一系列难题,如恐怖主义、环境污染、毒品走私、极度贫困、传染性疾病等,需要共同协作加以解决。慈善全球化不仅为中国带来了丰富的外部资源和渠道,同时也为中国慈善机构走出国门、与国外机构开展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层出不穷的机会。

  蓝皮书指出,中国慈善事业近年来开始走出国门,慈善国际化越发多元化。首先,捐赠国际化大都是由中国企业家或企业实施的。根据《2014年中国捐赠百杰榜》的数据,境外机构接受的捐赠总额超过242亿元,占总数的80%,成为捐赠的主要接收方。其次,项目国际化在2014年表现得并不明显,但是公益组织试图进入国家援助体系,并以民间帮助民间的方式形成补充力量。2014年5月,李克强总理访问安哥拉,参观公益组织百年职校。他高度评价中信百年职校将希望工程的理念带到了非洲。最后,中国的公益慈善组织在参与国际交流方面效果突出,多个公益人和公益慈善组织先后获得各种国际公益奖项: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当选为新一届康复国际主席、牛根生理事获得TNC2014年年度橡树叶奖……

  2014年,中国慈善机构“走出去”的理念和行动都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而更加明确,这不仅是中国慈善发展的新动向,而且是中国民间社会有意愿参与全球治理的一个标志。(赵京文)

  (原标题:中国慈善走向多元国际化  网络助“轻公益”成大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