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媒体聚焦

【2015版《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人民网:无锡挺进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前十
来源:人民网  作者:本网转载   发布时间:2015-05-27

  原标题:无锡挺进城市综合竞争力前十

  由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城市百人论坛、社科文献出版社与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联合推出的《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3》(以下简称《报告》),于5月15日在北京发布。

  ■深圳拔得城市综合竞争力头筹

  《报告》公布,2014年综合竞争力指数排名前十的城市依次是:深圳、香港、上海、台北、广州、天津、苏州、北京、澳门、无锡。这些城市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和港澳台地区,广大中西部地区无一城市进入综合经济竞争力十强之列。中西部城市中排名最前的是武汉,位列第12位。

  与2013年相比,变化最大的莫过于深圳取代香港跃居综合经济竞争力榜首。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表示,深圳的地均GDP 全国最高,万元GDP综合能耗全国最低,这个排名说明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在深圳实现了重大突破。此外,无锡取代佛山进入综合经济竞争力十强。

  ■东部城市群担当转型领头羊

  《报告》公布,2014年可持续竞争力指数排名前十的城市依次是:香港、上海、北京、澳门、深圳、广州、杭州、苏州、南京、厦门。

  虽然香港的综合经济竞争力被深圳赶超,但是相对于内地城市而言,香港的可持续竞争力优势仍然十分明显,在知识城市、和谐城市、生态城市、文化城市、全域城市和信息城市等六大分项竞争力方面,香港的等级排名均较为靠前。杭州、南京、厦门等三个未进入综合经济竞争力十强的城市,在可持续竞争力上却具有很大优势。

  与综合经济竞争力十强城市分布较为相似,可持续竞争力十强仍然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表明在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上述三大城市群将继续担当中国转型发展的火车头。

  ■高铁改变城市格局,东中部趋向一体化

  中国社科院前副院长李杨在《报告》发布会上指出,高铁的推广和延伸改变了城市的物理距离,使得经济资源配置的格局和城市竞争的格局发生变化。2010年以后,中国进入高铁时代,支撑群网城市体系的出现。此外,互联网深刻全面地改造社会,改变各个传统经济领域。

  这使得中国城市空间格局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报告》指出未来中国将形成“东中一体、外围倾斜”的经济空间新格局和“一团五带、开放互联”的城市体系新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未能实现互联互通,东部过度密集,西部过度分散,经济带动作用并不明显。

  《报告》建议,对中国经济空间做出重大调整,从四分区到二分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调整为“自助发展-政策扶持”二分区;自助发展区重点实施“东中一体,群网带面”战略;政策扶持区重点实施“五线带面,开放互联”战略。

  链 接

  人均存款余额 港澳遥遥领先

  蓝皮书数据显示,从区域格局上看,人均存款余额指标得分排序依次是:港澳、东南、环渤海、东北、西北、中部、西南。其中,港澳遥遥领先于其他区域,反映了香港和澳门资金的丰沛程度。中部区域和西南区域则明显拖了后腿,西南区域在各区域中垫底。

  蓝皮书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289个城市宜居竞争力的整体态势体现为平均指数仍未过半,半数城市低于宜居均值。在一二三四线城市比较上,宜居水平逐级递减,线内城市差距四线最大二线最小;在宜居城市区域分布上,港澳东南最优,区内城市差距西南最大中部最小;在百强城市省域分布上,浙江11城全部入列百强,黑龙江12市颗粒无收。

  蓝皮书指出,快速综合交通体系的建设,加快了东、中合为一体的脚步,共同成为全国经济中心区的趋势逐步增强,而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在高铁时代将面临边缘化的压力,成为未来区域均衡发展战略的实施重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