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中国网财经4月22日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农村绿皮书: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4~2015)》发布会在京举行。
绿皮书指出,农地在经过2014年的快速和大规模流转后,不管是高层决策部门还是地方政府、农民及农地流入方(包括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各种新型经营主体),都在重新认识、反思这场大规模的农地流转运动。
《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要求“加强土地流转用途管制”,“加强对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地的监管和风险防范”,“重点扶持适度规模经营”等。行政部门通过宣传培训和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对于规范、引导农地的健康有序流转无疑会起到重大作用。地方政府在中央的指导下,也会放慢农地流转的速度和规模,特别是不再急于出台地方性的、用财政资金扶持农地流转的政策措施。从农地经营权流转的微观层面来说,经过2014年大规模农地流转后,农民对于农地流转价格、流转方式、流转合同、流转期限等都会有更多的新认识,在流转农地时也会更加谨慎和规范。实际上,全国各地都不时暴露出一些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企业对农业生产的各种风险准备不足,通过流转农地扩大生产规模后反而陷入困境,有的出现了不能按时按数地兑现合同所规定的农地承包费,引发各种矛盾。一些村委会作为农地流转中间方,在纠纷出现后,村干部也卷入其中。这些问题的出现,势必会使农地流转各方更加理性。此外,通过农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的三权分离,有利于保护农民农地承包权,也降低了流转农地作为抵押物的金融功能,对流转规模也会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总体来看,农地流转是市场发展的需要,2015年各个地区农地流转的速度、方式和规模仍然会存在较大差异。那些外出劳动力较多、经济较发达、农业生产规模效率高的区域,农地流转规模可能会更大一些,而华北平原、关中平原等粮食生产核心区的农业生产规模可以通过“外包农业服务”的方式来实现,除非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否则其对农地流转的需求比地块零碎的丘陵区小得多。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