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媒体聚焦

【2014版《金融蓝皮书》】网易:中国金融中心发展报告发布:中国话语权日益提升
来源:网易  作者:本网转载   发布时间:2015-02-11

  2015年2月1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特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金融蓝皮书:中国金融中心发展报告(2013-2014)》发布会在京举行。

  金融中心城市是推进我国金融业改革的重要载体,承担着引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金融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服务实体经济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党中央确立的金融改革蓝图必将加快我国金融中心城市的建设步伐,引领和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高我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话语权。本报告将提升中国金融中心城市的金融竞争力作为研究主线,将中国金融中心城市的金融功能区建设和中国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发展作为研究主题,整个报告结构体系包括一个总报告和四个分报告。

  《中国金融中心发展报告(2013-2014)》指出——

  中国金融中心在全球的话语权日益提升,但距离成为世界核心金融中心城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近年来,全球经济复苏进程缓慢,国际贸易持续低迷,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球金融中心的发展速度,但是却推动了全球金融中心格局的调整步伐。由于欧美日经济发展缓慢,而以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经济快速发展,全球金融中心重心开始逐步朝着有利于新兴市场国家的方向发展。

  但是,从整体的全球金融中心格局来看,发达经济体金融中心城市依然位居全球金融中心排名的前列,是全球核心金融中心城市,占据主导地位。根据伦敦金融城发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第14期,在指数排名前20的城市中,伦敦和纽约始终是全球金融中心城市中最具有竞争力的,一直分列第一名和第二名,其余欧美发达国家金融中心城市的排名也都位居前列。另外在总的数量上,发达国家金融中心城市总数达到了15个,占了排名前20城市的75%。

  虽然西方老牌金融中心的地位目前还难以撼动,但是受到了新兴经济体金融中心强有力的挑战。从总体来看,中国的金融中心在全球排名中,呈现了上升的势头。以上海、北京、深圳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金融中心地位正在快速上升,尽管上升过程中有所起伏,但一直处于上升的通道中。综合中国金融中心城市在全球的排名情况来看,中国要成为全球核心金融中心城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金融中心发展报告(2013-2014)》指出——

  京沪深三大金融中心城市龙头地位日益突出

  无论是从金融中心城市的金融竞争力上,还是从金融资源的集聚程度上,北京、上海和深圳都处于我国金融中心城市的龙头地位。首先,从发展目标定位上,北京、上海和深圳是国际金融中心城市,而其他金融中心城市都是功能性金融中心城市或者区域金融中心城市,发展目标不在一个层面,京、沪、深必然会在全国金融中心城市体系中处于龙头地位。其次,区域经济圈是我国经济社会的重要特征,而北京、上海和深圳刚好是我国三大经济圈的中心城市。上海作为长三角的龙头,主要是通过国际金融中心的集聚力、辐射力和带动力,来更好地服务长三角地区。而深圳作为“泛珠三角”地区的国际金融中心,主要发挥着对“泛珠三角”经济圈和中国-东盟贸易区的辐射、聚集和带动作用。作为环渤海地区的中心城市,北京对环渤海地区乃至整个东北亚经济圈形成有效辐射。从各金融中心城市的定位也可以分析出,这些经济圈中其它金融中心城市定位就是为区域经济服务的,甚至是充当国际金融中心的副中心,为其发展提供服务,承接其外溢金融资源。最后,从各金融中心城市金融竞争力方面来说,北京、上海和深圳也是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在全球最具有影响力的伦敦金融城全球金融中心指数评价体系中,中国大陆地区只有北京、上海和深圳入选,根据我们的指标体系综合分析和评价,只有北京、上海和深圳三个城市属于第一聚类的金融中心城市,综合得分都超过了0.04,属于国家级金融中心。

  《中国金融中心发展报告(2013-2014)》指出——

  如何有效整合金融资源成为我国金融中心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

  金融资源整合总体上可以提高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率,改变金融机构在金融中心的竞争格局。“进取”和“守成”是金融中心城市建设的两个重要方面,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都要兼顾。但是在中国金融中心建设的实践中,地方政府往往更加关注“进取”的问题,通过出台各种优惠政策等措施,吸引尽可能多的机构入驻。虽然集聚更多的资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整体实力,但是整合利用好金融中心城市现有的金融资源,发挥出尽可能大的效应,更能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也可以更好地促进中国金融中心城市的发展。

  由于金融业牵涉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制定和出台区域金融优惠政策时需要考虑周到,争取做到和谐发展。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财政政策的配套比较容易实施,效果显现也会比较迅速显现,但是推动金融业创新的政策措施、优惠政策的配套和整合措施却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权主要掌握在中国人民银行手中,而金融机构的监管权在证监会、银监会和保监会,因此考虑到金融的系统性风险和分业监管协调的困难,很少会出台符合某一地区特点的区域倾斜金融扶持政策。因此,金融中心更多的是要充分利用现有的金融资源,因势利导,争取通过政策引导等措施,发挥更大的作用。

  就目前而言,中国金融中心城市集聚的金融资源已经非常丰富,下一步的重点应该是整合好自身的金融资源。由于各金融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和定位不同,因此把握好金融资源整合的方向,确定本地金融资源整合的重点,发挥金融资源更大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