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媒体聚焦

【2015版《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中国社会科学网:大国博弈深刻影响未来政经格局——中国智库梳理2014国际政治热点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本网转载   发布时间:2014-12-30

  (中国聚焦)大国博弈深刻影响未来政经格局

  ——中国智库梳理2014国际政治热点

  新华网北京12月27日电(记者 任沁沁)亚洲智库排名第一的中国社科院26日发布《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2015)》,梳理2014年国际政治与安全形势。即将过去的一年,地区热点升温,大国冲突和博弈全面展现,对未来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影响深远。

  《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2015)》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代表中国国际关系方面学术研究权威论点。

  这里梳理了这份最新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中的一些重要观点。在希望与失望、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大国博弈更需创新性的路径和思考。

  中国维护周边和平稳定的难度在加大

  《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2015)》认为,过去一年,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主要面临四大挑战:一是美国强化“再平衡”战略致中美关系麻烦不断;二是在钓鱼岛、参拜靖国神社等问题上,安倍奉行对华对抗、遏制与孤立政策,致使中日关系严重恶化;三是大国干涉致海洋领土争端日益复杂和棘手;四是地区热点、敏感难点问题频繁爆发削弱了中国周边环境的稳定性。虽然周边环境总体保持相对稳定,冲突并没有代替合作成为主流趋势,但是新时期中国维护周边和平稳定的难度在加大。

  从安全结构上看,亚太地区的权力分布变化和相关国家之间的权力转移趋势正在加速转变。随着中国实力的迅速攀升,中美之间的实力差距在缩小,中国相对其他周边国家的实力优势在扩大。

  从安全观念上看,尽管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对外奉行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安全观念,但是在亚太地区,特别是中国周边地区,霸权主义、冷战思维、“中国威胁论”仍然很有市场。

  不过,应该看到,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的大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逆转。和平、发展、合作仍然是主流趋势。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矛盾、摩擦乃至冲突,尽管存在进一步激化的可能,但失控的风险较小。

 

  未来网络空间的国家间博弈是大国关系缩影

  2014年是全球网络空间治理的一个重要节点。全球网络空间规则的制定仍然处于“提出规则”的初始阶段,在网络恐怖主义与网络犯罪层面以国家间合作为主,而一般性网络冲突和网络战则体现了国家间的竞争和博弈。这份报告指出,鉴于美国多年来在互联网技术层面的主导地位,当前国家间的博弈主要表现为美欧与中俄在治理理念和模式上的冲突以及美国与欧盟在互联网主导权上的争夺,这是当前大国关系的一个缩影。

  中俄与美欧之间形成了“网络主权”与“全球公域”两种治理理念的对峙。从未来走势看,尽管网络战爆发的可能性不大,但作为威慑力量的网络战能力建设却正在兴起,并将成为未来大国军力较量的一个重要内容;一般性的网络冲突正在给大国关系带来越来越大的影响,亟须制定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

  目前,网络安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制定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报告认为,中国应当积极参与联合国以及其他国际组织的讨论,在打击网络恐怖主义和有组织网络犯罪方面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在确保国家利益的前提下,推动全球网络空间规则的制定。

  全球右翼崛起值得警惕

  2014年国际政治思潮领域注定波澜诡谲,全球右翼崛起是其中最为突出的现象。

  邻国日本自不必说,其政治仍旧在右倾化的危险道路上疾驰。《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2015)》分析,这在日本安倍政权的解释性修宪、否定和美化侵略历史、强调外来威胁并积极加强军备及新民族主义的兴起等方面都有所体现。与此同时,在欧洲,欧盟议会的选举结果见证了极右势力在欧洲政治版图中异军突起。乌克兰危机背后也是极右势力在推波助澜,由乌克兰危机导致的俄罗斯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则引发了对新冷战是否上演的争论。

  虽然右翼现象暂时还是孤立的,并没有连成一片的迹象,但报告提醒,全球右翼崛起的现象值得高度警惕,尤其是美国新保守主义借尸还魂的可能及其世界观的自我实现功能;必要时应揭露美国在全球右翼的破坏性运动中的幕后角色,比如其在各种广场运动前后发挥的直接或间接作用。

 

  中国外交新动向

  《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2015)》认为,面临复杂多变的周边与国际安全环境,2014年的中国外交更加创新,更加务实。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点穴式”外交访问,以点带面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而体育与外交相互结合、多边与双边相互促进的访问形式,可谓中国外交实践又一创新之举。中国的元首外交不仅推动了国家元首之间沟通和信任的建立,更有效地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影响力。

  周边外交在中国外交中的重要性明显提升。周边地区的繁荣和稳定是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作为周边外交的顶层设计,“一路一带”是中国外交统筹国内和国际的联结点。

  另外,中国更加积极地参与全球治理,在区域与全球制度平台上表现得异常活跃。中国通过核安全峰会、亚信峰会、APEC会议,表明积极参与和负责任的态度——中国不仅是一个可信赖的经济合作伙伴,更会在政治和安全领域的全球治理中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为地区和全球的稳定与繁荣作出更多贡献。

  中俄不会且不可能出现联手抗美的情况

  2014年见证了中俄两国关系的重大突破。《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2015)》指出,中俄关系的不断升温源于两国不断增多的利益聚合点,与当前的国际和地区战略环境紧密相关。中俄两国相互借力,共同应对外来挑战,并且在经济、政治、军事、信息技术和能源等方面展开了广泛的合作。由于共同的利益诉求和成熟的制度化保障,当前的中俄关系已经具备长期性和高度的战略稳定性。

  报告分析,尽管当前的中俄关系被认为处在两国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两国关系中仍然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结构性障碍,难以在短期内克服。

  首先,俄罗斯的经济发展遇到了很大的困难,经济增长停滞,而中国的改革开放也到了攻坚的艰难时刻,中俄两国扩大和深化经济合作的目标未必能够落到实处;其次,两国在上合组织以及区域合作的规划路径上有不同的考虑,中国提出了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设想,而俄罗斯更加倚重欧亚经济联盟;两国在“上合组织”的定位上也有分歧,中国试图将合作的领域扩大至经济领域,俄罗斯则将其定位于安全合作的平台;最后,中俄两国都不属于彼此的核心利益对象,对中国而言,与美国、欧盟和亚洲其他邻国的利益攸关程度更高,俄罗斯的战略重点则是独联体国家和欧盟,例如乌克兰的走势、北约东扩以及俄德关系。

  因此,报告认为,两国在对方核心利益方面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不会且不可能出现联手抗美的情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