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媒体聚焦

【2015年《经济蓝皮书》】中国社会科学网:《2014年中国经济前景分析》发布 李扬出席并致辞
——预计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7.4%左右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本网转载   发布时间:2014-12-16

  4月29日,“2014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春季座谈会暨《2014年中国经济前景分析》发布会”在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出席并致辞。

  会上发布的经济蓝皮书春季号《2014年中国经济前景分析》预测,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7.4%左右,经济增速比上年稳中略降。这一预测结果比上年底的预测下调了0.1个百分点。

  促进增长得优化投资

  综合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现状,李扬指出,倘若中国今年要采取一些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恐怕还得依靠投资。考虑到当前中国正处在压缩产能吃紧的时候,而过剩产能与投资密切相关,下一步的投资需要非常谨慎。也就是说,不能像以前一样简单地增加投资,而是要对投资进行改革。

  李扬强调有三个投资领域需要重点关注,一是有利于促进消费长期增长的社会基础设施领域,主要包括教育、文化、医疗保健等;二是有利于技术进步的更新改造投资;三是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节能环保产业、环境治理、环境修复、循环经济产业。

  李扬强调,中国经济确实到了一个新阶段,到了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阶段。在这个新阶段,我们要全面更新思想,全面改造过去的各种决策思路,全面更新政策工具。只有这样,中国经济才能上一个新台阶,才会使得经济增长率虽然下来了,但是人民的福祉在增进。

  货币政策应适当定向宽松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雪松指出,预测下调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几点:受制于产能过剩、债务风险等问题,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放缓,消费依然难以成为拉动经济上行的决定因素,货物和服务贸易净出口将进一步减少。

  蓝皮书预测,2014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将分别增长3.9%、7.4%和8.1%,分别比上年回落0.1、0.4和0.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0.3、3.7和3.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2%、49.7%和46.1%。

  “未来中国经济长期增长仍具有较大潜力,但当前财政收入增速进入明显放缓的转型阶段。” 李雪松说。他认为,2014年积极财政政策要加大支出结构调整力度,着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货币政策应适当定向宽松,以维护金融稳定,防范金融风险。

  深化改革寻求新增长点

  蓝皮书指出,如果仅依靠宏观调控的宽松政策,即使可以实现2014年稳增长的目标,可能也会带来一些负面作用,杠杆率会抬得更高,累积的产能过剩和债务问题会更趋严重。因此,需要权衡利弊,推出更多有利于稳增长的改革措施,寻求发挥新经济增长点的巨大潜力。

  专家认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稳增长有两大对策:一是创新投融资模式,着力引入长期权益性社会资本,推进可持续型的基础设施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二是打破垄断,放松准入,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大力发展具有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

  “我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总体向好,呈现稳中求进的趋势,但是还有一些困难需要面对。”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汪同三说。他认为这些困难有:经济稳中向好的基础不牢固,增长的内生动力需增强;财政、金融、房地产等领域存在风险隐患,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宏观调控难度增大;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难度加大等。

  针对大家所关注的产能过剩问题,会议主持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平认为,建立防范和化解严重产能过剩的长效机制,关键在于深化改革,理顺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