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核心观点】
情绪理性平和的居民占比例较大。从正性、中性与负性社会情绪的居民分布来看,20世纪60年代是一个分水岭,60年代前出生的正性情绪的居民比例较高,而60年代后出生的处于负性情绪的居民比例较高。从宏观认同角度看,北京社会结构正在向橄榄形过渡。北京居民总体幸福感得分是57.6分,郊区县的总体幸福感为58.9分,郊区县居民的快乐感与满意感高于城六区居民。购买环保用品成为居民日常支出的一部分,73.5%的居民购买过环保产品。将房子给儿子或女儿后的老人生活幸福指数,不如无儿无女的。近七成社区工作者心理健康亟待关注。
光明网北京11月24日电(李瑞英)由北京市社会心理工作联合会、北京社会心理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北京社会心态蓝皮书:北京社会心态分析报告(2013-2014)发布会暨首都社会情绪的探究与管理研讨会”,2014年11月24日在京举行。专家指出,近十年来北京居民对社会阶层的自我认同,社会底层的认同比例大幅降低,而中下阶层的认同比例大幅提高。这从宏观认同角度看,北京社会结构正在向橄榄形过渡;社会情绪处于理性平和状态。
本蓝皮书是北京社会心理研究所主编的关于北京市社会心态研究的第二本年度报告。该书调查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法,从全北京市16个区县抽取了100个社区,严格按照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所得北京人口分布特点共发放问卷32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96份,有效率93.6%。
该蓝皮书既是对过去社会心态研究工作的延续,又是对当前社会心态研究工作新进展、社会心态出现的新变化的一种直接反映。在研究思路上,本书重新梳理了对社会心态内社会价值观、社会认知、社会情绪和社会行为倾向四维度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在研究对象上,本书既宏观把握全体北京居民,又重点考察几类特殊人群。在研究手段上,本书既有全面的问卷调查,又有深入的个案研究。本书对当前北京社会心态形成初步认识如下:
(一)社会情绪总体理性平和,“80后”较多表现悲观、不满、浮躁
蓝皮书调查数据分析得出:(1)情绪理性平和的居民所占比例较大。2013年大部分时间,情绪处于愉悦、乐观状态的人占20.1%;情绪表现为理性平和的人占到56.4%;情绪悲观、不满与浮躁的人占23.1%。从数量和比例上看,拥有理性平和情绪体验的居民分别是正向、负向情绪体验居民的2倍以上。(2)居民社会情绪得分介于理性、平和之间。本次居民的社会情绪平均分为0.51分,在从悲观(-3分)到乐观(3分)的情绪七点量尺上,处于“理性”与“平和”之间,说明居民的社会情绪总体处于平和状态。
专家认为,从正性、中性与负性社会情绪的居民分布上来看,20世纪60年代是一个分水岭,20世纪60年代之前(包括60年代、50年代及40年代)出生的正性情绪的居民比例高、负性情绪的居民比例低,而20世纪60年代之后(包括70年代、80年代及90年代)出生的刚好相反,处于负性情绪的居民比例高、正性情绪的居民比例低。从悲观到乐观不同情绪种类的分布上来看,40年代、50年代出生的居民情绪最为平和。“80后”居民表现出悲观、不满、浮躁的比例高于其他年代居民,且平和、乐观的比例最低。
(二)从宏观认同角度看,北京社会结构正在向橄榄形过渡
蓝皮书调查显示,居民对自我社会阶层的认同差异较大,认为自己处于社会上层和中上层的占3.4%,认为自己处于社会中层和中下层的占到65.9%,认为自己处于社会底层的占到19.3%。比较近十年来居民对社会阶层的自我认同情况,社会底层的认同比例大幅度降低,而中下阶层的认同比例大幅提高。这个情况表明,从宏观认同角度看,北京社会结构正在向橄榄形过渡。
专家指出,居民在自我社会阶层认同上的差异,对其情绪影响体现是:(1)具有正性情绪的人中,自我认同为处于社会中层及中下层的居多;具有负性情绪的人中,自我认同为社会底层的居多。而且,随着社会阶层的上升,带有理性、平和情绪的人所占比例逐步增大。(2)自认处于社会底层的人带有悲观、不满与浮躁等负性情绪的比例很高,自认处于社会中层的人带有理性、平和等中性情绪的比例较高,自认为处于社会中上层的人带有乐观情绪的比例较高。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