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媒体聚焦

【2014版《纪录片蓝皮书》】网易:中国改变纪录片生产制作方式 互联网与纪录片融合
来源:网易  作者:本网转载   发布时间:2014-10-29

  中国网10月23日讯 《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2014》于今日发布,报告指出,中国改变纪录片生产制作方式,集约化带动成本效益,提高平台前端节目输出能力。互联网与纪录片融合,探索运营制播新模式。

  发布会上,由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China Documentary Research Center ,简称CDRC)推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2014)》正式发布。

  纪录片蓝皮书《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2014)》由“总报告”“宏观视野”“行业报告”“国际观察”“纪录片与新媒体”“学术视点”“个案研究”板块构成。从产业态势、产业环境、国际营销、资本市场方面对产业进行了直观的把握,对产业态势进行了深入的透视分析,对产业走势进行了深度的前瞻性思考。其中,总报告“2013年中国纪录片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是各界最为关注的重点,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何苏六教授重点发布了该报告的内容。

  中国纪录片产业进入新常态调整通道 改变纪录片生产制作方式

  自2013年起,无论是以“关于加快纪录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30分钟政策”)为代表的顶层政策引导,还是产业主体拓展平台、争夺资源的市场行为,或是受众从被动向的收看主动的“用户体验”的演进,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纪录片产业正在进入“新常态”的深层结构调整通道。CDRC指出,纪录片产业“新常态”的其中一个特征是:自行制作的数量及比例减少,其他制作方式的比例增加并逐渐成为提供纪录片的重要渠道。2013年,栏目化纪录片还是非栏目化纪录片的制作方式中,“自制”的比例分别比2012年减少9.9个百分点、15.2个百分点,而“联合制作”“委托制作”的比例皆有所增加,“联合制作”分别增加7.7个百分点、11.7个百分点,“委托制作” 分别增加4.4个百分点、8.2个百分点。

  集约化带动成本效益 提高平台前端节目输出能力

  “新常态”的另外一个特征是:需求结构中的投资率明显下降,消费率明显上升,消费成为需求增长的主体。对于纪录片产业而言,伴随着自制数量的减少,专业分工导致总体投资成本相应降低,而社会需求方面却有进一步提升。从数据中可以观察到,在总体制作量减少的情况下,各级电视机构的播出总量却普遍比往年有进一步的增长。2013年纪录片的播出总量约为35630小时,比2012年的26758小时增加8872小时,增幅33.2%。正是由于市场需求在逐步加大,各级电视机构对其栏目的制播流程进行了结构性调整,在进一步整合各方资源的同时,得益于集约化带来的成本效益,既减低各自的投资成本,又提高了平台前端节目输出的能力。

  互联网与纪录片融合 探索运营制播新模式

  另一方面,当下传播受新媒体影响,正向“轻传播、快传播、软传播”的趋向发展。尽管目前新媒体对纪录片的影响仍未全面浮现,但一些新思维、新模式已经初见端倪,对这些新现象的观察和把握,是把握新常态下一阶段发展的重要路标。受众培育方面,因内容的海量增加、观看方式的极大丰富,被动的“受众”正在向主动的“用户”转变,用户权力的提高,势必带来制播方运营和传播方式的调整和适应。制作模式方面,交互纪录片正在兴起;视频网站自制纪录片,并反哺电视台;移动终端观看的兴起,尤其是4K和4G技术的逐渐成熟,将进一步改变纪录片的制播模式。运营模式方面,“众筹”已成纪录片产业的一个热词,从早期的《边境少女》通过网络筹资,到大制作纪录电影《我就是我》通过众筹获得700万预售票房,最新上映的《飞鱼秀》也投身众筹,众筹不光是资金的镜像,更是社会关注的镜像。而在互联网大获全胜的纪实真人秀《侣行》,探索的是一种由用户提供内容、创建关联性社区并购买商品的垂直产业模式,此类思路在传统电视中已有体现,而互联网的技术和社群功能将其真正实现。以宝马mini品牌先后出品的《城市微旅行》和《进藏》为代表微纪录概念正在商业植入方面大行其道,堪称引领了一种纪录模式。

  纪录片产业“新常态”进入良性发展步伐

  发布会上,何教授指出“新常态”并非一个固化平台期的概念,而是一个相对持续的、动态的结构调整通道期。这一期间,中国纪录片的政策要素(主管部门)、平台要素(各产业主体)、渠道要素(新媒体的凸显)、形态要素(纪录片类型化)、价值要素(价值结构的重构)等仍处于相互的激荡和博弈状态中。这一结构调整期已经在一个更新、更规范、更合乎市场逻辑的语境下推进。各要素的凸显、各主体的产业行为向有序迈进。更要看到的是,结构调整需要一段时期,产业基础的夯实则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渠道逐步打通、放开、增多的情况下,人才、资金等更基础的产业结构性要素需要的不仅仅是调整,更是持续的培育和吸纳。不争一时得失,视界长放眼量,才是结构调整期的题中应有之义。

  2011年,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推出的纪录片蓝皮书《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2011)》是中国第一部年度性国家级纪录片蓝皮书,被业界誉为“中国纪录片的谷歌地图”。

  (原标题:中国改变纪录片生产制作方式 互联网与纪录片融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