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媒体聚焦

【2014版《劳动保障蓝皮书》】中国社会科学网:四大方面呈现我国劳动保障发展状况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本网转载   发布时间:2014-09-24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霍文琦)9月19日,首部中国劳动保障蓝皮书《中国劳动保障发展报告(2014)》在京发布。

  报告从促进就业、社会保障、劳动关系和企业工资分配四个方面简要回顾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劳动保障事业的发展成就,系统总结了2013年我国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企业工资分配、劳动关系协调以及劳动保障制度建设方面取得的新进展,以及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和新挑战。

  六大有利因素促进就业增长

  报告指出,近年来,在就业方面,我国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就业总量持续增加,2013年末全国就业人员总数达76977万人;就业结构不断优化,2011年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比首次超过第一产业,2013年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比达38.5%。高校毕业生就业总体平稳。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就业面临总量压力持续、各类结构矛盾凸显、就业质量亟待提升的挑战。就业总量压力持续,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青年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就业质量是就业之“忧”。

  但报告认为,我国就业增长也存在诸多有利因素:(1)经济增速拉动就业的“缓存空间”增大,经济总量拉动就业规模效应十分明显,2007—2011年的5年间,实际GDP平均每增长1万亿元能带来约270万个城镇新增就业岗位。(2)产业行业的转型升级与结构调整产生新的就业增长点。(3)内嵌着社会分工机制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将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强大动力,也是实现就业增长的重要来源。(4)区域发展差异与再平衡为就业增长提供新空间,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后发态势,为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提供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巨大回旋余地。(5)就业政策创新为就业增长提供“改革红利”。政府大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决定性作用和政府宏观调控作用两个积极性,为劳动者提供更多创业就业机会。(6)技术进步与观念变化为就业增长创造新机遇,在技术进步和观念转变基础上,以非全日制、非单位化、非单一职业化等为特征的各种就业方式和形态纷纷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就业增长的渠道。

  未来就业政策不但要重视劳动力需求管理,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拓宽就业渠道,扩大就业规模,而且要更加重视供给管理,通过大力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机制和结构、改善就业质量,提高劳动参与率和劳动生产率,从人力资源开发和有效配置上,促进就业与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应着力于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在经济持续增长与结构调整中促进充分就业;进一步开发劳动力资源,赢得更多“人口红利”;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完善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以机会公平和权益保障为重点,不断推进就业质量改善提高;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

 

123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