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观点
2014年4月26日,由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北京语言大学阿拉伯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 “2014年《阿拉伯黄皮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本书由北京语言大学阿拉伯研究中心立项,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各方专家、学者共同撰写,比较系统地分析和论述了2013年阿拉伯政治、外交和经济发展的脉络及特点。该书也是国内学界首次推出的以阿拉伯国家年度发展为主题的皮书。
近年来,中国在阿拉伯地区的影响力不断增强。经济方面,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经贸往来频繁,中国经济“腾飞的巨龙”形象在阿拉伯世界越来越广为人知。政治方面,中国努力加强与阿拉伯国家的合作,通过外交等各种途径参与中东事务,解决争端,致力于促成实现和平和稳定,参与中东事务的广度和深度明显增多,中国在阿拉伯地区的政治影响力日益增强。此外,中国也加强了对中东地区的宣传,在已有的国际广播电台等阿语媒体之外,中央电视台成立了阿语频道,积极向阿拉伯世界宣传中国文化和社会及政治立场。同时,阿拉伯世界也越来越重视同中国的关系,一方面因为中国经济的腾飞,阿拉伯经济越来越离不开中国;另一方面阿拉伯世界对欧美在中东的政策有所不满,希望一直支持阿拉伯国家的中国发挥更多的影响力,推动实现地区稳定。
尽管如此,中阿双方的互相了解仍相对较少。双方的互相了解起步较晚,基础较薄弱,相互交往一直局限在外交、教育、学术领域,从未深入民间。双方主流新闻媒体对对方的新闻报道和关注远远不够,因此造成普通民众相互了解的渠道狭窄,双方相互了解并不多。阿拉伯媒体传统上侧重本土及西方欧美国家的报道,对中国的关注很少,目前对中国的相关报道仍然在起步阶段,因此阿拉伯媒体中的中国形象仍较单薄。
尽管阿拉比亚电视台新闻报道中涉及中国的内容有了很大的增长,开始定期关注与中国相关的新闻事件。但由于新闻来源问题,缺乏第一手资料,阿拉比亚电视台报道的中国形象是残缺的,使得阿拉伯观众对中国的了解具有一定片面性。通过新闻报道,阿拉伯观众心中形成的中国形象仅仅包括发达的制造业和数量巨大的石油进口两者,以及一些奇闻轶事,对于真实的现代中国社会、文化、政治等仍然缺乏更多了解。
孔子学院在阿拉伯世界的开设,是中阿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的一种体现。截至2013年9月,阿拉伯地区官方的汉语教学机构包括在8个国家开办的9所孔子学院、1所孔子课堂,这些孔子学院的建立和发展得到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暨孔子学院总部、中国驻外使领馆在政策、经费上的支持,阿拉伯国家大学与国内各大学纷纷响应。
(参见《阿拉伯黄皮书(2013~2014)》pp.113-124, pp.320-333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4月)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