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观点
2014年5月2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日本经济蓝皮书:日本经济与中日经贸关系研究报告(2014)》发布会在京举行。
蓝皮书认为,由于受世界经济下滑和钓鱼岛争端的影响,2012年中日双边贸易出现了负增长。2013年在世界经济形势好转而且中日两国经济都出现较高增长的情况下,双边贸易本应出现一定反弹,但事实上却出现了更大幅度的下滑,特别是增长势头很强的日本对华直接投资骤然转为负增长,中国对日直接投资的下降幅度更大,双边财金合作陷入停顿,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受挫。上述一系列事实表明,中日关系“政冷经冷”的态势日趋明显。
事实上,中日关系恶化导致双方经贸合作受挫,已经带来“双输”的后果,同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也不小。中日贸易中,加工贸易占很大比重,主要是生产链条上的合作。中国进口日本高端零部件,在中国组装后出口北美和欧洲等最终消费市场,形成了三角贸易结构,中日贸易受挫也会影响世界贸易。另外,中日分别为世界第二、第三大经济体,中日经济受挫对整个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也很大。而世界经济不景气反过来也会给中日经济带来不利影响。在非常复杂的情况下,如何摆脱“双输”,是我们应当认真考虑的问题。“以经促政、以民促官”不失为一种好办法。企业当头,经济界先做起来,地方政府也可先做起来。
至于说中日双边的具体合作领域,更是十分宽广。目前的当务之急是节能环保领域的合作。在环境领域,日本有优势,中国有需求,有市场。2014年初,雾霾频繁袭击中国,其特点是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程度更加严重。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不仅会影响中国的经济活动,还对人民生命健康构成威胁。当然,由于中日两国地理位置相近,也可能影响日本,据说日本的九州地区已受到某种程度的影响。可见,在环境领域,中日两国有共同利益。中央已经下决心,一定要治理环境,治理雾霾。今后在这方面的投资力度将会加大,仅北京市2014年就要投资150亿元。日本在治理公害,特别是治理大气污染方面有过深刻的教训,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先进技术,双方合作,互补性强,互惠互利,有望成为打破中日关系僵局的突破口。
(参见《日本经济蓝皮书:日本经济与中日经贸关系研究报告(2014)》p24-2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5月)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