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观点
2014年5月2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日本经济蓝皮书:日本经济与中日经贸关系研究报告(2014)》发布会在京举行。
蓝皮书认为,关于日本政府的债务风险,几年前就有“一触即发”之说。但是,危机并没有发生。这主要得益于四个因素。一是日本国内居民储蓄丰厚,对外经常收支保持盈余格局,国债的90%以上靠本国消化。二是持续的通货紧缩与超低利率格局,减轻了日本政府债务的利息负担。三是在金融海啸、欧债危机相继爆发的国际金融市场环境下,日元与日本国债作为国际资本的避险工具受到追捧。四是日本政府吸取欧债危机的教训,采取先声夺人之策,在多种重要国际场合承诺努力改善财政状况。如今,这四个因素均出现变化。
如前所述,日本国内居民储蓄率显著下降,对外经常收支顺差缩小,甚至可能转为逆差,国内对公债的消化能力下降。通货紧缩如今成为安倍极欲铲除的“祸根”。2%的通货膨胀政策目标,升幅达60%的消费税增税,将使日本告别超低利率时代,日本政府的债息负担将升高。
就国际金融市场来看,美国经济复苏态势明朗,欧债危机暂趋平静。日元与日本国债作为国际资本避险工具的地位随之下降。尽管日本政府没有公开放弃对国际社会做出的改善财政状况的承诺,但是,安倍执政以来大量增发国债的事实,使得此前日本政府做出的承诺近乎成为“空头支票”。不付诸实际行动的许诺,不可能真正提升国际社会对日本政府债务的信心。
第二届安倍政权治下的日本政策当局在狂印纸币的同时,大量发行公债,不仅动摇了国际投资者对日元资产的信心,就连日本本国的投资者也在谋划减持日本国债,增持美元资产。安倍政策扰动了原本相对平静的市场环境,庞大的日本政府债务犹如巨型不定时炸弹失去了稳定的安放平台。可以说,日本爆发政府债务危机的概率远高于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这对亚洲乃至世界经济都是一大风险因素。
(参见《日本经济蓝皮书:日本经济与中日经贸关系研究报告(2014)》p77-7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5月)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