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皮书观点

由于水资源日益稀缺,水的争夺已经上升为战略, 关系到抢占发展的领先权和话语权,重塑竞争秩序和竞争格局
——《中国环境发展报告(2014)》
来源:环境绿皮书  作者:李闯   发布时间:2014-05-13

  2014年5月13日,由”自然之友”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环境绿皮书《中国环境发展报告(2014)》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本书是由民间环境保护组织“自然之友”编撰的中国环境年度报告,由《中外对话》副总编辑刘鉴强主编,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与专家学者、环保工作者、政府公职人员和媒体联合编写,德国海因里希-伯尔基金会及协和慈善基金会赞助,并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环境绿皮书是以可持续发展和环保为核心的年度性报告,已经连续出版九年。这一本《中国环境发展报告(2014)》的英文版也将在欧洲以出版。

  水资源紧张、防治洪水和水污染防治,是当今中国水问题的三个重要方面。其中,水资源紧张引发不同地方之间进行或明或暗的争夺,导致地方政府、中央政府、水管理相关部门的相互博弈,带来广泛的生态、政治和社会影响。在中国七大水系流经的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水资源争夺。而在水资源缺乏和水污染严重的地区,如淮河流域、华北、西北地区等,各级政府、基层政权和民众对水资源的争夺更为激烈。争夺水资源的主要方式是兴建大坝、水闸等水利工程。

  按照学者们对世界各地国内流域水资源冲突的研究,“虽然与水相关的摩擦原因多种多样……但所有的水争端都可以归类为三个关键问题:数量、质量和时机”。我们在中国的案例中发现了水争夺的独有特点。我们不能仅从治水技术和经济核算等方面来观察中国的水政治,而应将政治与知识的因素纳入对水冲突的观察中。

  在水治理中除科学治理、合理的地方利益分配外,环境NGO与利益攸关民众的自组织也是维系水治理平衡与政策有效性的重要参与者。如同易明所说:“环境退化和其他政治问题提高了人们的意识,推动了政治运动,环境非政府组织则成为释放社会和政治不满的避雷针。其结果可能并不必然带来环境状况的改进,但在有些情况下却会是对整个执政体制的再调整”。我们需要一些能够代表周边流域民众和企业利益的团体参与水资源分配的政策过程,能够用第一线的资料在一个公开的场合进行辩论。幸运的是,在怒江反坝运动中,我们已经能够观察到在各级政府水资源分配、水生态和环境保护的政策之外,中国的环境非政府组织开始了自己的行动,流域周边利益攸关方已经开始自己组织起来,将水治理和环境治理摆在最紧迫的日程上。

  迫在眉睫的水资源、水环境危机在积极呼唤新的水政治。

  (参见《中国环境发展报告(2014)》p.039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5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