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观点
2014年4月2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行的《拉美黄皮书: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发展报告(2013~2014)》发布会在“从非正规性到发展:中国和拉丁美洲的城市化、创业和竞争力”国际会议中举行。
黄皮书指出,对中拉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需要中拉双方共同努力引导和规划。考虑到未来几年优化外交布局的战略要求,拉美在中国外交整体布局中的地位会更加重要,中国应加速扩大对拉战略性投入,实现中国的全球战略布局均衡发展。
2014年,中国将迎来对拉外交的又一高潮。一是中国领导人将参加在巴西举行的第六届金砖国家首脑峰会,并将访问多个拉美国家;二是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将于2014年下半年在北京举行,墨西哥、智利等拉美成员国领导人届时访华;三是中国与巴西、委内瑞拉等国迎来建交四十周年,双边关系将会有新的突破。
中国与拉美的整体合作刚刚起步,仍处于探索阶段。探索中拉整体合作机制不能囿于固定模式或模仿他国经验,而要针对拉美的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等特点,关切拉美国家的利益诉求,创新经济外交政策工具,出台对拉美新的外交举措。
考虑到中拉经济互补性的现实依托,资源性产业合作仍是长期合作的重点,这类合作不仅局限于资源的投资开发、贸易,还应扩大至资源产业内的合作,譬如相关的制造业、基础设施、技术创新等。
从制造业合作来看,考虑拉美的产业条件、市场规模和辐射能力,实现中拉互有优势的产业对接,兼顾多方利益,譬如东道国的税收增收、就业创造贡献等。由于拉美一直担心资源枯竭后的发展困境,中拉还需探讨可持续发展议题,不能回避。在增加中拉经贸合作科技含量的同时,双方可加强产业发展在机制、制度层面上的经验交流。
中拉还需要进一步提升经济技术合作。虽然拉美的整体发展水平较高,但局部地区或某些领域仍存在发展援助需求,不少国家对经济技术合作的需求较大。考虑到中国经济实力的上升,中国可适当对拉美扩大援助,提高经济技术合作的水平和质量,但要注重合作的内容、方式、机制和效果评估。
中拉社会层面的相互了解相对滞后于经贸关系发展。鉴此,可探索设立“中拉社会交流基金”,积极发展对拉美的二轨外交、公共外交、人文外交等多维度的中拉社会交往,以多元化的社会力量推升中拉关系。
(参见《拉美黄皮书: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发展报告(2013~2014)》p119-12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4月)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