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皮书观点

危机仍未有尽期,只是进入新阶段
——《2014年中国经济前景分析》
来源:《2014年中国经济前景分析》  作者:陈颖   发布时间:2014-04-29

  2014年4月2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经济蓝皮书《中国经济前景分析(2014年春季报告)》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蓝皮书指出,2007年初从美国开始的金融危机,在短时期内迅速席卷全球,演变成一场百年不遇的全球灾难。如今,七年初度,我们总的估量是,危机远未逝去,只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作出这一论断的根据是,酿成危机的基本因素并没有消失,其中,尤以过度消费、过度福利和过度负债为主要表现的经济发展方式扭曲,以服务业过度发展、产业空心化为主要表现的经济结构扭曲,以过度杠杆化和对实体经济“疏远化”为表现的金融体系“去功能化”,以政府赤字率和债务率长期居高不下为特征的财政危机等导致危机发生的关键因素,基本都未去除。更有甚者,各国在反危机过程中采取的那些超常规刺激政策,在阻止危机恶化的同时,也弱化了危机自身的净化和调整作用,进而为复苏增添了新的障碍。如今,由巨量QE导致的货币供应洪水泛滥,以政府债台高筑为主要表现的“财政悬崖”,以市场纪律混乱为表现的经济运行体制机制的破坏,以及由这些问题引发的社会动荡愈演愈烈等,都成为阻碍危机恢复的新因素。

  在全球化背景下,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中国也不例外。从2009年开始,中国经济便已进入“结构性减速”通道。从经济结构变动看,由于我国服务业劳动生产率远低于制造业,当经济结构从制造业为主向服务业为主转变时,中国的总体劳动生产率必然下降,并累及经济增长率下降。从生产要素结构看,在科技进步缓慢的背景下出现的劳动力和资本投入增长率的下降,同样塑造了我国经济增长率下降的格局。与此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并导致人口劳动参与率下降,随着农村向城市转移的人口规模渐趋缩减,与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同时并存的,将是劳动力成本的刚性上升。以上种种导致经济减速的因素,既非周期性,更非政策性,都是发生在实体经济层面上的自然过程;我们如果不愿被动接受,只能依靠深层次结构性改革和大力推进创新战略,方能对其发展趋势施以影响。

  全球危机深重到百年不遇的程度,无疑是全球实体经济出了大问题。因此,危机的治本之策,是对行之多年的经济发展方式进行战略性调整,对高度扭曲的经济结构进行根本性改革。在这个意义上,改革是当今世界的主旋律,是任何一个负责任的政府都必须认真采取的战略。毫无疑问,哪个国家对改革的认识更深刻、策略更完备、决心更大、效果更明显,这个国家就将在未来全球新发展中抢占先机。我们欣慰地看到,在新的全球改革大潮中,中国再次成为最勇敢的弄潮儿。

  (见《中国经济前景分析(2014年春季报告)》序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