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观点
2014年4月28日,由安徽大学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安徽蓝皮书:安徽社会发展报告(2014)》发布会在安徽大学举行。
蓝皮书对于农村养老服务的研究以我国中部地区安徽省作为研究区域,选取安徽主要是因其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不高、人口老龄化水平严重,以及城镇化进程影响下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其养老现状和压力既有代表性也有急迫性。期望通过对安徽省农村地区老龄化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的进一步分析,结合实地调查了解当前农村的养老供给与需求现状,探索一条既与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吻合又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群体养老需求的农村养老服务路径。
蓝皮书指出,安徽省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经济状况:收入来源单一且不稳定,仅仅满足基本生活。
在本次调查中,农村老年人收入的主要来源是自己的劳动收入和子女的经济供养,支出主要为生活消费和医疗消费,分别占总支出的44%和54%。当然涉及老年人对经济方面的主观感受,老年人对自己的经济状况总体满意度良好,觉得自己的经济收入大致够用的有32%,比较宽裕的有52%,很宽裕的12%。
上述分析表明,首先,安徽省农村地区老年人的收入来源单一且不稳定。其次,老年人的总体生活质量和水平不高,仅能算作生存型养老。
蓝皮书指出,结合目前安徽省农村地区实际,社会层面的养老供给主要分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社会化养老服务两种形式。
首先,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当前状况及发展困境:保障水平低、参保率不高。
安徽省自2009年以来在全省农村地区全面建立了“新农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于年满60岁的农村居民,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可以每人每月直接领取不少于55元的基础养老金。但据调查实际情况来看,“新农保”的实际效果不甚理想。主要原因如下:首先,养老金水平低,养老保障功能不强。农村老年人60岁以后每月领取的养老金为55~80元,保障功能有限。其次,资金保值困难及养老金缺口的存在。伴随着人口老龄进程加快趋势,养老金缺口的问题会逐渐凸显出来。而且随着“新农保”覆盖范围的持续扩大,政府的财政补贴压力也将进一步凸显。
其次,社会化养老服务的当前状况及发展困境。安徽省社会养老服务与社会养老保险相比仍处于空白状态。虽然安徽省为了加快发展民办养老机构,在养老机构的资金提供、建设规费、用工、用地、税收等方面出台了多项相关优惠政策。但在农村地区,无论是公办还是私营养老机构,受传统养老观念的影响,都存在发展的困境。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地区传统养老方式的惯性结果以及传统养老观念的影响也使得民办养老服务体系在农村地区发展缓慢。尽管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老年人及其家庭都排斥敬老院、老年公寓、日托老所等社会化的养老方式,但是不得不承认,社会养老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家庭结构的不断转变以及家庭规模的不断小型化,将会有很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见《安徽蓝皮书:安徽社会发展报告(2014)》p44、54,59-6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4月)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