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观点
2014年4月25日,由澳门基金会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澳门蓝皮书《澳门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13~2014)》发布会在澳门举行。
报告指出,近年澳门社会对于保育城市空间、文物、自然环境的议题非常关注,民间发起的保育运动此起彼伏,尤其2005年澳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以后,民间保育运动进入了“多发期”。2013年是对澳门保育运动的一个重要的观察点,《城市规划法》《文化遗产保护法》在这一年通过,两法将对往后的保育运动产生深远影响,民间保育运动将进入另一个阶段。
澳门民间保育运动有如下特点:一是传播理念为主,集体行动为次,相关的集体行动,如请愿、集会等大多数是和平进行的,鲜有发生肢体冲突。二是运动组织松散,集体行动较少,近年组织、宣传、讨论皆可利用社交网站作为平台去完成,让民间组织保育运动所需的时间大大减少。三是建制外首先行动,当运动获得社会支持时,会反过来吸引建制内的力量呼应。
2013年比较受瞩目的保育运动,分别由西湾湖事件及路环田畔街事件所引发。两事件,均由保育人士以多种方式表达述求,包括骑单车于西湾湖绕行作无声抗议、举办参与式工作坊;百多名市民步行至田畔街项目附近,宣读行动声明并进行一系列活动等,最终促成项目的终止或暂停。
《城市规划法》与《文化遗产保护法》获得立法会通过,两法于2014年3月1日同时生效。回归以来,二十多起保育运动和保育争议事件,绝大多数与城市规划及文物保护有关,其中不少保育运动的诉求亦涉及相关制度的建立。《城市规划法》和《文化遗产保护法》都分别有其法定的公众参与程序的条文,并设有包括民间人士参与的咨询委员会。两法使城市规划和文物保存方面的程序与信息透明化、 为公众提供了参与的渠道,长远来说必将使澳门保育争议减少,因为部分问题可以通过法定的公众参与程序来缓解。
(见《澳门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13~2014)》B16,第216~224页。)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