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观点
2014年2月2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 “2014年《法治蓝皮书》发布暨中国法治发展与展望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总结了2013年中国法治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分析了中国法治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展望了2013年中国法治发展形势,并正式发布了2014年法治蓝皮书《中国法治发展报告NO.12(2014)》。
201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治指数创新工程项目组研发了中国海事司法透明度测评指标体系,以中国海事法院网站的司法公开为视角,对中国海事司法透明度进行调研和测评。
海事法院具有司法公开的先天优势推出海事司法透明度报告意义重大
《法治蓝皮书》指出,海事法院性质上属于专门法院。海事法院受理的案件绝大多数属于民事案件的范畴,适合在网上公开。海事审判中,涉外案件的比例远远超过一般民事纠纷案件。中国的海事审判已经引起国际组织、各国法律界、航运界和贸易界的关注,真正成为中国司法的对外窗口。
中国海事法官的学历层次显著高于全国法官的平均水平,裁判文书的制作较为规范。海事法院司法公开的意识较强,基础较好。2001年,广州海事法院成为国内第一家承诺将裁判文书全部上网的法院。2002年1月1日,中国涉外商事海事审判网开通,迈出人民法院集中公布专业类案件裁判文书的第一步。此后,多位领导和多家法院先后表态,承诺将全部生效裁判文书对外公布。
《法治蓝皮书》指出,建设海洋强国需要司法护航。2014年,适逢中国海事法院成立三十周年,推出海事司法透明度报告有利于提升中国海事司法的公信力,增强中国海事“软实力”。此外,海事法院司法公开的经验和教训可为探索专门法院的司法公开提供借鉴。
海事司法公开特色鲜明,亮点纷呈
《法治蓝皮书》指出,善于利用新媒体、注重与公众之间的互动、及时发布特色信息海事司法公开的三大亮点。
2013年,上海、宁波和广州海事法院对外发布了“海事审判白皮书”。宁波海事法院在其官网上刊登“审判综述”和“司法统计数据”等有用信息,较好地满足了公众的需求。
海事法院贯彻旁听制度较为彻底。凡是电话能够接通的海事法院,均表示案件审理允许公众旁听。
多数海事法院意识到裁判文书上网的重要性,门户网站设置了“裁判文书”栏目或提供了“裁判文书”栏目的链接。绝大多数裁判文书栏目有效运行,公布的裁判文书内容完整。
拍卖公告公开是测评中最令人满意的板块。90%的海事法院在互联网上公开了拍卖公告,且有最近3个月的信息。
海事司法公开情况也存在一些不足,部分海事法院的公开程度不进反退
《法治蓝皮书》指出,作为开创国内司法公开风气之先的海事法院,其司法公开程度与公众的预期不相符合。2013年,部分海事法院司法公开的程度甚至发生倒退。
中国海事法院司法透明度整体得分不甚理想。10家海事法院中,仅有一家海事法院得分在60分以上,半数海事法院得分在40分以下。财务信息不透明是海事法院网站公开的一个短板;统计数据的公布不能令人满意。绝大多数裁判文书没有及时上网;裁判文书获得的便捷性有待提高;典型案例公布状况不理想。
网站设计方面,海事法院门户网站的版式和栏目设计差异较大,重点不突出,为信息查找增加了难度;多平台运行的现象依旧存在,门户网站缺乏与全国平台之间的有效链接,网站检索功能有待进一步强化。
执行曝光栏目公开令人失望。70%的海事法院在执行曝光方面没有提供任何信息。100%的海事法院没有提供高消费限制、处境限制和执行悬赏信息。在被执行人信息查询方面,尚无一家海事法院提供全国被执行人信息查询系统的有效链接。
海事司法公开应注重制度建设未来测评将更加注重公开的质量
《法治蓝皮书》建议,中国应将海事司法公开提至战略高度,进一步完善司法公开法律制度,对司法公开提出刚性要求,变“软要求”为“硬约束”,使海事司法公开“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法治蓝皮书》指出,本次测评是对海事法院进行的首次测评,项目组仅进行了形式审查,暂时没有测评公开的质量。2014年起,项目组将对海事法院网站进行实质性评估,增加对裁判文书说理性的测评,进一步提升测评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推动海事司法公开向前发展。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