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观点
2014年2月14日,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2013年测绘地理信息蓝皮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介绍了智慧地球、智慧中国、智慧城市的内涵和发展现状,分析了测绘地理信息在智慧中国建设中的定位和作用,提出了构建智慧中国地理空间智能体系的思路、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会上正式发布了2013年测绘地理信息蓝皮书——《智慧中国地理空间智能体系研究报告(2013)》。
蓝皮书指出,智慧中国是在数字中国基础上,增加并完善了基于位置与物联网、地理国情数据、大数据挖掘地理知识服务以及时空信息云平台四个新体系,从而为各行各业提供智慧化的决策支持。
首先,地理位置是万事万物具有的基本属性,准确定位必然要有权威一致的参照系或坐标系。地球参照系的建立最初靠天文测量和大地测量,通过建立地面的三角网形成平面参照系,通过水准测量形成高程基准。随着全球导航定位卫星和重力测量技术的发展,地心坐标系建立和大地水准面精化成为现代大地测量的核心任务。除了地球的集合基准,还要加强地球磁场、重力场和电场等基准的建立。尤其随着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的发展,卫星连续运行跟踪站(CORS)成为构成新一代实时动态三维大地参照系的核心内容。而移动互联网和数据终端的广泛应用,使得建立泛在、广域的位置服务网成为必然方向。
其次,地理国情是最基本的国情,支持各类国情信息的表达、分析和呈现,是国情的地理空间化,是智慧中国的重要信息基础。通过全国性普查来获得,从而支持常态化的监测监督。要形成新的、适合分析的、不同于传统基础地理信息的数据体系,包括分类体系和编码体系。
再次,大数据中的绝大部分的数据有地理位置特征,人类活动不可能离开时间和空间,因此空间位置信息必然是大数据分析的重要关联信息。地理数据本身不仅属于时空相关数据,而且随着移动终端和物联网传感器的普及,地理位置信息的种类越来越多,包括海洋、陆地、航空、航天和地下各类地理数据,还有各个行业的地理位置相关数据在不断产生。地理数据本身也是大数据,与其他大数据融合,才能体现出立体化、全景化和动态化的特征,才能支持更灵活的数据挖掘。
最后蓝皮书强调,地理信息本身具有分布性、多尺度和易变性等特征,特别需要云计算环境的支持。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正在转向基于云计算环境。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正在布局云计算环境,数字城市也正在向智慧城市时空云平台过渡。建设智慧中国,需开展中国时空信息平台的顶层规划,明确国家、省(直辖市、自治区)和市县的目标任务,积极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专项,配合电子政务云平台建设的总体要求,有计划地推进实施。不仅要加紧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还要形成中国地理信息时空平台的网络基础设施、硬软件环境、应用系统和数据仓库体系,要积极推进行业部门地理信息应用平台的建设,促进我国地理信息的共享和广泛应用。
(参见《智慧中国地理空间智能体系研究报告(2013)》P58~72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