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皮书观点

《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2013)》:互联网金融交易主体权益保护机制缺失,消费者售后服务及平台退出时的消费者资金处理制度均无相关立法
来源:互联网金融蓝皮书  作者:张雯鑫   发布时间:2014-02-08

       近日,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首部《互联网金融蓝皮书》在京出版发行,旨在深刻揭示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内涵,跟踪国内外互联网金融发展最新状况,总结和提炼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预测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并重点关注互联网金融发展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两大问题——信息安全和监管,具有较强的学术前瞻性

       蓝皮书指出,1994年颁布实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缺乏对金融消费者权利保护的规定,也未明确规定互联网金融机构在业务流程中对交易主体承担的义务种类(如信息披露义务、保护隐私义务)以及适用范围,各方在网上金融交易中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不清晰,极易发生纠纷。由于缺乏有关此类纠纷诉讼程序的法律规定,纠纷也因无法可依而不易及时解决,如盗用密码攫取银行卡资金等互联网金融诈骗引起的客户起诉银行等纠纷,常常因举证责任不明而不能得到及时、公平的解决。

       互联网金融中,交易主体权益保护存在两类较为突出的具体缺陷。一是消费者售后服务不完善。在互联网金融交易模式下,电子商务平台上活跃的卖方大量为中小企业主及个体工商户。根据民法规定,个体工商户必须在国家工商行政登记机构登记注册并取得营业资格才能营业。但目前此类个体工商户在网上进行资金借贷还没有经过任何行政审批,只需向平台备案,从而产生商家信用和交易安全的问题。卖方在提供交易后的信息和服务方面也存在困难。一方面由于互联网不征税可以逃避税款征收,另一方面也使得消费者享受不到应有的售后服务。二是平台退出时的消费者资金处理制度缺位。互联网金融平台在经营过程中,可能因为经营失败、政策变动或者战略原因发生破产、兼并、重组等。在此情况下,由于无合理的担保商,国家也没有明确规定,用户的资金保全将是一个重大问题。平台账户资料的保存问题也必须小心处理,以免被不法分子利用。但目前相关立法及行业规则对这两个问题均没有相应的规定。

       (参见《互联网金融蓝皮书: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2013)》p17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1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