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观点
2014年1月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2013-2014年《旅游绿皮书》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特约撰稿人张金山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建设海洋强国成为我国的重要战略目标。目前,滨海旅游业已经成为海洋经济中最大的产业,2012年我国滨海旅游业全年实现增加值6972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3.92%,占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的33.89%。增长率方面,海洋旅游年均增长率为18.56%,是海洋经济中增速最快的产业,其且与其他海洋产业的规模间还有不断拉大的趋势,将成为海洋经济中最具成长性的产业。2012年,中国11个滨海省份的滨海旅游业增加值占到全国旅游总收入的27.06%,整体来看,滨海旅游业在全国旅游经济格局中占据有1/3的市场份额。
纵观世界旅游格局变化,“3S”(即阳光Sun,大海Sun,沙滩Sand)旅游向来是最为主要的旅游形式,世界海洋度假旅游格局的变迁,背后反映的是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化。二战之前,工业革命使得欧洲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欧洲经济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地中海沿岸度假旅游的快速发展。二战之后,世界经济的中心转移到美国,因此又催生了佛罗里达、加勒比海等地区度假旅游的快速发展。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亚洲四小龙成为东亚及东南亚地区重要的火车头,进而又推动了东南亚群岛国家及夏威夷等地区滨海度假旅游的快速发展。2010年,中国经济超越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2011年8月,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Zoellick)提到,世界经济重心正在迅速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地区)转移。伴随着世界经济中心向中国的转移,中国的滨海地区、海湾海岛等地区的海洋休闲度假旅游将成为世界海洋度假旅游的重点发展地区。
我国的海洋旅游发展应从国家战略的角度出发,生态优先,陆海统筹,区域联动,向海岸带拓展。此外,在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背景下,亚太地区海洋安全形势局部地区不稳定因素增多,领土和海洋权益争端时有升温,也为一些域外国家所利用,给地区的安全带来隐患。旅游活动与海洋捕捞、海洋油气以及矿场开采相比,更加柔性化。因此,海洋旅游活动的开展在增强中国对海洋、海岛的影响力方面发挥着其他产业活动不能替代的独特作用。未来应积极在靠近争议海域,比如靠近钓鱼岛的舟山群岛、中越北部湾中间线中国一侧的北海涠洲岛等海岛开展旅游活动,可以提高中国对周边海域的影响力。在拥有争议海域同时为中国所管控岛屿适当开展旅游活动,可以成为外交斗争的一种手段,起到突出主权、显示存在,强化国人认知的作用效果。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