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观点
2013年12月1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 “2014年《经济蓝皮书》发布暨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本书是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召开“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3年秋季座谈会”的基础上,由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各方专家、学者共同撰写的关于2013~2014年中国经济形势的最新研究成果。
蓝皮书指出,经济决定财政,这是一个早已为人们熟知的基本规律。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已经步入新的发展阶段。人口红利减少、劳动力成本上升,向大力发展服务业的调整又不可避免地导致社会劳动生产率增速及经济整体增长速度放缓。换言之,随着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速增长并进入个位数增长阶段,财政收入的增速自然会相应降低。
当前正在经历的这一轮国际金融危机,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单纯的周期性危机,而是结构性和周期性因素相交织的危机,甚至更多的是由结构性因素所导致的危机。鉴于它主要是由全球性经济结构调整所引致的,也鉴于中国经济已经与全球经济深度交织在一起,中国自身经济结构的调整任务亦十分繁重,中国将不得不经历一个十分痛苦且相对漫长的深度转型调整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随着经济的持续震荡和增速放缓,财政收入也会由此进入一个持续的震荡期和增长速度的下滑期。
持续多年的中国财政收入高速甚至超高速增长现象,是从1994年开始的。在此之前,中国也曾经历过持续多年的财政收入增速下降。一减一增、先减后增,30多年间所走出的这一财政收入“V”形运行轨迹告诉我们,1994年之后的财政收入持续高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以往财政收入增速持续下降的矫正,具有相当的补偿性质。既然是补偿,那么,这种补偿便不会是无止境的。在补偿到达某一节点之后,它必然要回归正常轨道。
1994年之后的财政收入持续高速增长,是在1994年财税改革之后出现的。在很大程度上,它可以归结为1994年财税改革的产物,具有相当的改革红利性质。既然是改革红利,那么,这种红利效应的释放便不会是持续放大的。受收益递减规律的影响,在红利效应释放一段时间之后,它肯定要步入递减状态。这就是说,财政收入的持续高速增长,特别是高于甚至远高于经济增速的财政收入增长,是某一发展阶段的特殊现象。只有与经济增速相适应的财政收入增速,才是生活中的常态。
当前中国财政收入的主体是税收收入。在现行的税制体系下,70%以上的税收收入来自增值税、营业税和消费税等间接税。这样一种“向间接税一边倒”的税收收入格局意味着,我国税收收入的绝大部分要作为价格的构成要素之一,附着于价格之中。它与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绑在一起,并随价格的涨跌而升降,随价格的轻微变化而剧烈动荡,那么,当经济高速增长时,税收收入的增速便可能高于经济增速,当经济增速放缓或低于以往增速时,税收收入的增速便可能低于经济增速。故而,只要我国的现行税制体系及由此决定的税收收入格局不改变,中国经济增速的下滑带来税收收入和财政收入增速的更大幅度的下滑,当属意料之中的事情。
注意到当前财政收入增速的下滑并非仅仅是我们被迫接受的现实,而且是经济发展规律的作用使然,在某种意义上,它是处于深度转型调整期的中国经济在财政收入线索上的一个必然反映,我们更应以寻常心坦然加以面对。
(参见《经济蓝皮书:2014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p122-12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12月)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