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观点
据《中国海归发展报告(2013)》国际人才蓝皮书权威统计政策数据显示:2009年,人社部提出了针对海外学子的“海外赤子为国服务行动计划”,我国的人才政策也开始从强调“回国服务”演变为强调“为国服务”,从强调“人的回归”演变为同时强调“才的回归”。这样一来,那些“海鸥”群体,即进行跨国环流的留学生群体,他们的回国服务方式,预计将成为未来我国吸引海外人才为国服务的重要方式之一。
一、中外出入境政策创新 促动了大批“海鸥”回国“常态化”
随着中国与世界合作步伐的加快,人才流动愈加频繁。据统计,我国出入境人数逐年上升,2006年,我国出入境达3.18亿人次,2011年,达到4.11亿人次,五年间增长了近30%;其中,外国人员从每年4427.5万人次增长到每年5412万人次,增加了约22%。其中,不少人往往家庭事业在两头,要么家庭在国内,工作在国外;要么将家庭移民到国外,事业留在国内,成为跨国流动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海鸥”回国 活动频繁 加速中外各领域信息与人才交流
蓝皮书指出高层次海归或创业海归中的“海鸥”现象尤为明显。“海鸥”群体多为在国外获得绿卡或国籍的高层次人才。他们频繁往来于国内和海外,从事商务贸易及各种不同项目,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在其经营的业务上跨越东西方,或是一两个国家,他们不一定身在国内,却成为中国国际化的先头部队。他们选择如回国经商、教学、办讲座、向国内转移技术、培养留学生或进行投资等各种适合自己的方式为国服务。
三、多创造与“海鸥”群体的接触 增进国际人才交流频率
根据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另外一项针对加拿大海归跨境流动的调查,现在 “海鸥”越来越多。在调查中,样本每年均至少往返中加一次。有82%的人往返中加1~2次,6%的人每年往返3~4次,7%的人往返6~8次,另外有4%的人每年往返次数为8次以上。这反映了海归群体是一个相当活跃的群体,他们时刻与祖国保持联系,并利用自己在国内外的人脉网络进行商务、技术上的交流。回国后,有一半以上的海归创业企业还进行着出口贸易,以利用海归对海外市场的熟悉优势。可以预见,随着越来越多海归回国创业,海归人才或海归创业企业中的人才的跨国流动也会越来越频繁,将有更多的“海鸥”加入国际化人才的队伍。
(参见《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海归发展报告.2013.No.2》p20,75-7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9月)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