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皮书观点

2013版《纪录片蓝皮书》:纪录片蓝皮书《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2013》发布
来源:纪录片蓝皮书  作者:课题组   发布时间:2013-10-22

第三届“光影纪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颁奖典礼启动仪式

纪录片蓝皮书《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2013》发布会

第七届中国纪录片论坛

新闻通稿

       2013年10月17日,由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三届“光影纪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颁奖典礼启动仪式、纪录片蓝皮书《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2013》发布会暨第七届中国纪录片论坛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

 

 



纪录片蓝皮书《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2013》发布


       根据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China Documentary Research Center ,简称CDRC)持续7年的调查,从获取的大量数据中得出几个关键数据:

       1.电视纪录片每分钟投资额度为673.3元。总体而言介于571.2元至775.4元之间;非栏目化纪录片每分钟平均投资额度为12059元,总体而言介于9745.0元至14372.9元之间。

       2.电视纪录片年度投资总额介于10.78亿元至12.52亿元之间。该数据包括中央及省级电视机构,不包含省级以下电视机构,以及政府、企业、新媒体、院线等其他形式的纪录片投资。该额度与同年度中国动漫产业760亿元总产值相比微乎其微;同年度中国电影总票房170亿元,而纪录电影票房仅130万元。

       3.省级纪录片专业频道年度投资同比增长18.5%。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的投资总额绝对数值位居第一,但从本年度的增幅而言,中国教育电视台三套超过300%,位列第一,北京电视台纪实高清频道接近100%,位列第二。

       4.电视纪录片年度首播总量为15880小时,同比增长17.8%。其中,中央电视台 为3114小时,省级电视机构为12766小时。

       5. 电视纪录片年度制作总量约为10300小时,同比增长35.9%。其中,中央电视台 产量为2944小时,各省级电视机构产量为7356小时。


       《纪录片蓝皮书: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2013)》由“2012年中国纪录片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宏观视野”“行业报告”“国际产业研究”“纪录片与新媒体”“学术视点”“个案研究”等板块构成。其中,蓝皮书总报告“2012年中国纪录片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是各界最为关注的重点。在发布会上,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何苏六教授重点发布了“2012年中国纪录片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纪录片制播高速增长  回归电视主流平台

       根据蓝皮书总报告的数据分析显示,2012年中国内地电视纪录片年度制作总量约为10300小时,同比增长35.9%。电视纪录片生产主要以自制、联合制作、委托制作等多种形式并存。纪录片栏目化生产仍然是主体。电视纪录片年度首播总量为15880小时,同比增长17.8%。电视机构纪录片制播稳健增长,《魅力纪录》引领纪录片回归主流平台,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高速发展,但是专业频道与省级电视台收视起伏不均。

       电视纪录片投资额增长 国产院线纪录片仅2部

2012年,电视纪录片年度投资总额介于10.78亿元至12.52亿元之间,省级纪录片专业频道年度投资同比增长18.5%。电视栏目纪录片每分钟投资额度平均为673元,非栏目化纪录片每分钟平均投资额度平均为12059元。非栏目化纪录片的投资力度较2011年前有长足进步,但与国际投资水准相比仍难望其项背。

        在比对2012年中美纪录电影市场数据发现,国产纪录片进入院线市场仅有2部,合计票房130万元。而美国电影院线市场出产纪录片141部,总收入达到1.3亿美元。国内纪录电影产量和票房依然难堪。

       中国纪录片走向产业化实践 “舌尖”诱发纪录片“公众时代”

       蓝皮书总报告指出,2012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的突出特点是全面转向产业化实践:“舌尖现象”诱发纪录片迈入“公众时代”;生产、制作、传播、营销等领域有较大增长;政策思考点从行政指导转向实质性的产业引导;产业环境持续改善;国际营销谋求突破;资本市场开始试水。诸多现象,直指纪录片从行业向产业的全面蜕变。在产业环境不完善、产业链条不成熟时,对纪录片的产业化前瞻需要把握的关键点是:产业运行层面,集约是路径;产业内生层面,制度是关键;产业布局层面,多元是趋势。


       微纪录片表现抢眼 新媒体改变纪录片营销方式 

       2012年以来,新媒体成为越来越多人观看纪录片的新渠道,《舌尖上的中国》成为新媒体纪录片最大亮点。但在新媒体纪录片生产方面,商业化运作和大规模投资仅仅是个案。视频网站纷纷开设纪录片频道,竞争越发激烈。尽管纪录片步履蹒跚,视频网站仍然退守纪录片的生存底线。而微纪录片表现抢眼,制作和播出手段更加多元灵活,越来越多的广告主也开始注意微纪录片对于营销的重要性,大制作微纪录片出现,在社交媒体传播和商业应用两级存在着巨大发展前景。社交媒体创造着营销新场所,新媒体也正在改变纪录片营销方式。

       此外,产业环境持续改善,政策推手正在进一步强化、龙头机构加速产业发展、新兴平台正向推动市场交易、评奖机制引导创作多元;在国际营销方面仍期待突破,发行区域仍以中华文化圈为主、适销精品长尾效应明显,但是仍然需要自我调适与需求突破。

       产业意识成为纪录片发展的主导力量

       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何苏六教授指出,2012年中国纪录片的发展起伏跌宕,其形其势均具质感。这一年纪录片在产业要素方面更多的表现出产业意识。虽然产业格局尚未成形,甚至产业链依然不够清晰,然而,因此催生的由内而外涌动的能量越来越厚重,将逐渐成为纪录片发展的主导性力量。新技术支撑下新的传播形态,颠覆着新旧媒体间的利益分配。长期以来沉静平和的纪录片领域成为关注焦点、纷争对象。但是,如若放弃产业化可能带来的突破性成长,纪录片依然难免边缘。

       《纪录片蓝皮书(2013)》总报告将7年以来的调查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并结合相关机构的数据进行对比印证,从而对中国纪录片产业发展提出评估预测和针对性建议。在产业描述板块,从产业态势、产业环境、国际营销、资本市场方面对产业进行了直观的把握;在深度分析―“势论”部分,以“起势”“蓄势”“破势”“瞻势”勾勒出2012年中国纪录片产业化进程的深层脉络,对产业态势进行了深入的透视分析,对产业走势进行了深度的前瞻性思考。

       2011年,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推出的《纪录片蓝皮书: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是中国第一部年度性国家级纪录片蓝皮书,被业界誉为“中国纪录片的谷歌地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