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皮书观点

2013年《大湄公河次区域蓝皮书》:GMS国家对中国的借重与疑虑同步增加 中国将会在该区域面临新的问题与挑战
来源:大湄公河次区域蓝皮书  作者:课题组   发布时间:2013-08-23


       蓝皮书指出,随着中国与GMS国家的合作日益深入西南的问题与挑战也不断显现。在政治方面,相互间信任不足、且制度建设滞后。政治互信是经济合作得以深化和推进的重要保障,然而,在近年美国重返东南亚与周边国家政治转型齐头并进、内外夹攻的情况下,中国和GMS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存在一定的变数,“中国威胁论”在周边国家仍有一定市场。此外,在次区域合作的制度建设方面,中国能提供的“公共产品”仍十分有限。


       中国在次区域国家的项目投资面临巨大的环境压力。由于中国在GMS国家的投资多集中于农林、矿产、水电开发等易于引发环境问题的领域,大打“环保牌”成为一些组织和势力攻击中国投资项目的惯用手法。中国在缅投资的三大标志性项目中的密松电站项目和莱比塘铜矿项目相继被搁置和叫停;硕果仅存的中缅油气管道,也备受一些国际NGO的指责。中国在缅甸、老挝等GMS国家的投资已被妖魔化,从而重挫了中国企业赴次区域投资的信心。


       多重机制相互重叠、相互竞争。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近年来环绕着该地区开展的相关机制,就有东盟自由贸易区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湄公河委员会、中老缅泰“黄金四角”、恒河—湄公河合作、环孟加拉湾经济合作组织等。同时,该地区也是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日本的价值观外交、印度的东向战略以及中国睦邻友好周边外交等战略的重要指向。多重机制、多种力量的争相进入导致了次区域合作中的“机制拥堵”和无所适从,甚至是相互竞争和相互冲突。

       (参见《大湄公河次区域蓝皮书: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发展报告(2012~201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8月出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