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观点
近年来,中国电影的生产数量、票房收入等平均每年以30%的速度快速增长,影院、银幕数量也得到较快增长,这与大量资本的助推有着紧密的关系。北京市作为全国影视制作资源最为集中的地区,在电影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共同探索和政府各种政策措施的大力推动下,2012年的北京电影产业投融资局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2012年,北京电影产业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投资规模也越来越大。首先,北京市政府加大了对包括电影产业在内的文化创意产业的投入。除了此前北京市建立的每年5亿元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外,2012年,市政府又统筹安排了100亿元文化创新发展专项资金,以支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等。其次,银行也加大了对北京电影产业的支持力度。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2012年,北京市中资银行累计发放文创类贷款421.1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6.7%。其中北京银行的表现最为突出,截至11月末,北京银行已累计发放文化产业各类贷款3000余笔,总额达500亿元,在北京市场的份额中达到50%。支持了包括万达院线、北京国棉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华谊兄弟、光线传媒、小马奔腾在内的700多家文化创意企业,在北京文化产业金融服务的市场份额中位居第一位。再次,从其他资金来源渠道投入到北京电影产业中的资金同样可观。2011年3月,小马奔腾公司完成私募融资7.5亿元,创下当时中国影视产业有史以来最大私募融资交易记录;但这个记录被海润影视打破,2012年,海润影视公司进行了两轮私募融资,总金额达10亿元。
2012年,北京电影产业的各种投融资方式日趋成熟。这不仅表现在资金来源渠道越来越多,还表现在电影企业上市已成为常态、电影信贷融资的基本模式形成,以及更加专业化的影视或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出现。首先,电影企业上市已成为常态。2012年2月9日,北京华录百纳影视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成为北京第6家上市影视公司。与此同时,据媒体透露,国内正在积极筹备上市的影视类公司还有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万达院线、小马奔腾、大唐辉煌等10家公司,到2013年,中国上市的影视企业将超过20家。影视公司纷纷上市融资,不仅能够扩大企业规模,还能够加快产业的市场规范和资源重组,形成优胜劣汰的格局,对于北京的电影产业来说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其次,电影信贷融资的基本模式已经形成。自从2008年北京银行以版权质押方式为华谊兄弟提供1亿元打包贷款,开创了国内首家以“版权质押+打包贷款+个人无限连带责任”影视剧贷款方式的经典案例以来,经过不断的尝试和探索,如今,这种方式已经成为不少银行服务影视制作公司的基本模式。2012年,北京银行与博纳影业签订金额为5亿元的意向合作书,以版权质押和影视剧打包贷款相结合的方式,为博纳影业拍摄3D版《林海雪原》《白发魔女传》《冰雪十一天》等10部影片提供资金贷款,创下中国民营电影企业获得的最大单笔授信额度。
最后,专业化影视或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出现。在我国电影企业或项目刚开始融资的早期,进行投资的大多是国营或私营公司,国内首只以影视文化产业为主要投资方向的投资基金——一壹影视文化股权投资基金成立于2009年。2012年7月,北京首只影视文化基金——乐视星云影视文化基金成立,填补了北京专业化影视或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空白。由于北京是国内电影产业集聚程度最高的城市,大量的电影产业投资事件都在这里发生,所以这里也是电影产业投资基金最活跃的地方。与其他投融资方式不同,影视或文化产业等投资基金进入电影企业或项目,往往不仅仅是单纯的投资行为,还会提供特有的专业化管理,即把投资公司一整套严格的风险控制机制、利益和责任约束机制,以及严谨的风险投资操作程序和规范沿用到电影产业领域中来。
(参见《北京文化发展报告(2012~201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5月出版)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