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观点
2013年5月2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 “2013年《产业蓝皮书》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并正式发布了《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13)No.3》。《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12)No.3》继续对中国产业竞争力的总体走势、重点工业竞争力的最新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外,同时,比较了全国2000多个县(市)的产业竞争力;并对世界上重要经济体的竞争优势变化进行了分析、评估。此外,报告增加了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绿色经济、国际贸易摩擦、出口退税、中国的产业升级等热点问题的分析。
产业蓝皮书指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需要有竞争力的产品进行支撑,产业竞争优势的下降,会对经济增长造成影响。美国有竞争力的产品长期以来居于全球产业分工的中心位置,但2006年之后,其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明显下降,且居于中心位置的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明显下降。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收缩,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数量逐步减少。国际金融危机不仅波及到了美国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而且对其具有比较优势的边缘产品的竞争力也造成了很大冲击。日本的有竞争力的产品,在国际金融危机后进一步收缩。2006年后,无论其居于中心位置的核心产品,还是处于边缘位置的有竞争力边缘产品,其竞争力都下降了。与日本不同的是,德国的处于中心的核心产品竞争力下降较少,但仍显下降迹象。这一趋势短期内难以扭转,发达国家的经济形势近期内仍不容乐观。
发展中国家产业竞争优势的演化呈现出一定分化。近20年来,东亚四小龙和其他东南亚国家比较优势产品由空间外围向中心区域的不断演进,比较优势产品在中心区域密度不断增加,为经济发展增添了动力。不包括中国的金砖四国,2006年前,其竞争优势呈现出从扩大化的趋向,其竞争优势的拓展,主要表现为向边缘产品挺进,直到2009-2011年,其居全球核心地位的产品竞争力仍然表现不佳,这一现象值得高度关注。从一些国家的产品空间结构的变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看,这可能表明,中国之外的其他金砖国家,其经济增长面临挑战。非洲国家竞争优势在边缘产品地带增加很快,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释,非洲近几年发展很快。从未来一段时期看,非洲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是值得中国大力开拓的市场之一。
(参见《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13)No.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5月出版)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