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观点
2013年5月2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 “2013年《产业蓝皮书》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并正式发布了《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13)No.3》。《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12)No.3》继续对中国产业竞争力的总体走势、重点工业竞争力的最新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外,同时,比较了全国2000多个县(市)的产业竞争力;并对世界上重要经济体的竞争优势变化进行了分析、评估。此外,报告增加了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绿色经济、国际贸易摩擦、出口退税、中国的产业升级等热点问题的分析。
产业蓝皮书指出,美国等提出的“重振制造业”与其说是对应对金融危机的刺激政策,不如说是扭转制造业水平长期停滞或衰退的长期战略。工业化国家产业的振兴虽然将是一个艰巨的长期的过程,但也要重视工业化国家重振实体经济可能带来的冲击。首先,工业化国家相对成本劣势有缩小的趋势。近期美国页岩气的开采加速了国际能源结构的调整,各国生产成本也将受此影响,进而将影响各国制造业生产的相对优势。正在兴起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尽管尚处于萌芽阶段,但这一革命将导致工业化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的依赖将逐步减弱,进而加速国际分工布局的重新洗牌。第二,为了重振制造业,工业化国家会在国际贸易中加强对别国的限制和打压。近年来,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加剧,特别是欧美等国对中国贸易的制裁力度大幅增强。除传统贸易壁垒外,欧美等国将对知识产权的维护作为创新经济的基础,纷纷加强了对知识产权壁垒等手段的运用。第三,2008年金融危机后,工业化国家开始着力改善国内经济环境,并为投资生产营造稳定和高效的资本市场,通过综合使用贷款、补贴和税收抵免等手段为制造业提供资金保障,并积极推广灵活的信贷计划和创新融资计划,重建信任机制,减轻企业生产压力。美国利用其优惠的税收、基础设施、科技水平和人才队伍等条件,将对国际资本形成巨大的吸引力,特别是将吸引新兴产业的国际投资。近一两年来,已经出现一些企业向美国的部分回流,例如,福特公司宣布将1.2万个工作岗位从中国和墨西哥迁回美国;苹果公司也准备在2013年将一条Mac生产线转移至美国本土;卡特彼勒公司将其海外部分挖掘机的生产转回了得克萨斯州;美国惠而浦公司已将旗下KitchenAid品牌手持式搅拌器的生产从广东迁回了美国;耳机生产商SleekAudio将生产业务从东莞回迁到美国佛罗里达州;美国安迅公司已将部分ATM的生产迁回美国佐治亚州的哥伦布等。
(参见《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13)No.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5月出版)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