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观点
2013年5月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社会科学院文献出版社举行重大成果发布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助理倪鹏飞牵头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1》正式发布。本年度报告全部使用客观指标和287个城市的全市设计,在对2012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进行排名的基础上,指出寻求可持续的发展机制和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已成为中国城市当前所面对的迫切问题,未来中国城市的发展必须以建设理想城市为目标,即以人为本的宜民城市、创业至上的宜商城市、公平包容的和谐城市、环境友好的生态城市、创新驱动的知识城市、城乡一体的全域城市、交流便捷的信息城市及开放多元的文化城市。
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指出,香港是最佳的标杆城市,内地城市的标杆为北京。宜商城市竞争力得分的前十名分别是香港、北京、上海、广州、佛山、苏州、深圳、武汉、青岛和杭州。从具体得分上看,香港明显领先于内地城市,北京、上海、广州紧随其后,而后面几个城市相差不大,属于前十名中的第三梯队。从与可持续竞争力排名的对比来看,香港均为第一,上海在可持续竞争力排名中超过了北京,说明北京的宜商环境比之上海是相对提分项目。对于广州、佛山、苏州、武汉四个城市,宜商排名都要比可持续竞争力排名高些,显然是拉高竞争力的项目,尤其是佛山,可持续竞争力排名仅为22名,宜商城市竞争力却排在第5名,这是对其较好营商环境的肯定;而深圳、青岛和杭州的宜商城市竞争力则是拉低可持续竞争力排名的项目,但力度不大。
宜商城市竞争力后十名依次是松原、白城、庆阳、昭通、保山、陇南、定西、临沧、普洱、绥化。与综合排名相比较,松原、白城的宜商城市竞争力对可持续竞争力排名的拖后作用明显,其他几个城市两个排名大致匹配。
从各区域的排名情况看,宜商城市竞争力排序前50名中,各区域分布不均。港澳台全部在列,东南区域和环渤海区域分别有超过了45%和30%的城市排在前50名,西北最少,仅有1个城市进入,占了西北全部城市的2.5%。后50名中多是西北、西南和东北区域的城市,它们分别有41%、38%和29%的城市排在后50名。中部区域和东南区域分别有5个和1个落在后50名,港澳台和东南均无城市落入。前、后50名的席位分布实际上也印证了整体得分均值的结论,宜商城市竞争力得分大抵与经济发展程度保持一致。
(参见《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5月出版)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