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观点
2013年5月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社会科学院文献出版社举行重大成果发布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助理倪鹏飞牵头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1》正式发布。本年度报告全部使用客观指标和287个城市的全市设计,在对2012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进行排名的基础上,指出寻求可持续的发展机制和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已成为中国城市当前所面对的迫切问题,未来中国城市的发展必须以建设理想城市为目标,即以人为本的宜民城市、创业至上的宜商城市、公平包容的和谐城市、环境友好的生态城市、创新驱动的知识城市、城乡一体的全域城市、交流便捷的信息城市及开放多元的文化城市。
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指出,香港、澳门、无锡、常州、珠海、苏州、威海、海口、镇江和中山等10个城市的宜居竞争力水平最高,成为本年度全国宜居城市10强;黑河、佳木斯、商丘、庆阳、天水、伊春、绥化、昭通、定西、陇南等10个城市的宜居竞争力水平最弱,成为年度全国宜居城市的末位10强。
为了更好地观察城市宜居竞争力水平的区域差异,将五大宜居竞争力级别的城市按照区域进行再次分类。从城市区域分布上来看,除香港、澳门外,前48位城市中,东南地区城市占据了28个席位,环渤海和中部地区分别有10个和6个城市,东北、西北、西南三个地区的城市数量均在3个以下,宜居竞争力最好的城市在东南地区呈绝对集中的分布态势。在排名250名以后的宜居竞争力差城市的区域分布,几乎完全集中在东北、西北和西南三个地区。在宜居城市竞争力好、一般和较差三个级别上,中部地区都具有分布集中的相对优势。此外,如果从六大区域的视角来审视宜居城市的级别分布,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城市宜居水平的数量分布呈“好多差少”的倒三角形分布,西北地区城市宜居水平的数量呈“好少差多”的正三角形分布,东北、西北和西南三个地区则呈一般水平多两端少的纺锤体形分布。
(参见《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5月出版)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