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观点
2013年5月10日,由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和社科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2013年《德国蓝皮书》发布会暨“德国大选与中德关系”研讨会在同济大学举行。中国前驻德国大使梅兆荣、中国欧洲学会德国研究分会会长顾俊礼教授、同济大学副校长董琦教授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40多位德国与欧洲研究学者出席了此次发布会。
联盟党和社民党都分别多次强调要把各自最传统的结盟形式坚持到底。在红绿联盟一方,施泰因布吕克确定了社民党总理候选人身份之后一直强调与绿党的结盟传统,而默克尔在本党党代会上尽管曾经戏言“上帝创造了自民党,就是用来考验我们的”,但仍旧在多种场合重申要将黑黄联盟进行到底。然而,两大阵营的组阁设想仅限于良好愿望而已。社民党近几年来的民调表现始终远远落在竞争对手联盟党的后面,目前的支持率比对手足足低了10多个百分点,虽然绿党的支持率一直是稳中有升,但短期内也无法挽救红绿联盟。而在黑黄联盟一边,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自民党表现糟糕,以至于从各政党2012年以来的支持率走向来看,这两种理想的组合都只分别保持了40%~45%的支持率,基本上打了个平手。鉴于此,这两种组合目前看来都是不现实的,基本可以从下届联邦议院大选的可能结果中排除。
德国国内舆论一直从以往的政党联合历史或者纯粹的计算结果出发,猜想其他的各种可能组合。德布斯(Marc Debus)和米勒(Jochen Müller)通过对德国78次州选结果的研究也证明,选民的组阁偏好不仅取决于潜在政党联合在纲领上接近的程度、政党联合声明以及政党认同,同时也取决于过去形成过的联合政府的特点。由此,各州层面以往实现过的组阁形式无疑具有参考价值。
虽然德国政党体制往往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分化特点,即政党在各州的力量发展及组阁形势往往与联邦层面相差甚远,不过,各州层面的合作也能为联邦层面的组阁提供一些启示。考察目前各党在州层面的执政情况,不难看出,在政党格局日趋多元、小党逐步分散大党选票的形势下,社民党在纲领和立场上的定位使其结盟能力明显优于基民盟。如果不把2013年最近一次州选包括在内,目前该党在12个联邦州参与执政,并在其中的9个州领导着执政联盟;而联盟党则在9个联邦州参与执政,并领导着其中的7个州政府。
然而,以社民党眼下的实力,显然无法主导形成任何政党联合来对抗联盟党:红绿联盟远未达到多数票。如果2013年联邦大选的结果没有太大变数,显然唯一能确定的走势是:联盟党保持最高得票率,明显领先于社民党,并由此主导组阁谈判,届时联盟党很有可能必须在大联合政府(与社民党联合)和黑绿联盟(与绿党联合)之间作出选择。
大联合政府在联邦层面迄今出现过两次,分别是在1966~1969年和2005~2009年,其中最近的一次结盟总体上还是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而在各州层面上,目前5个联邦州也都是由大联合政府执政。笔者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政党格局多元化造成的:一方面,选票的分散使得只有两个最大的政党联合起来才能形成有效多数票,当然客观上也拉近了政治对手的距离;而另一方面,这也是默克尔在与自民党组阁不成的情况下最希望的替代方案,毕竟社民党三驾马车当中的施泰因布吕克和施泰因迈尔都与她在联邦政府中有过良好合作。
黑黄联盟自从最近一次联邦大选以来人气陡然跌入低谷,而在民调中大联合政府和红绿联盟受到欢迎,考虑到红绿联盟也是较难实现的目标,因此,综合种种因素,大联合政府是下届大选后最有可能的组阁形式。
在选民青睐的执政联盟中没有将黑绿联盟统计在内,这是因为基于联盟党和绿党在政策立场上的巨大分歧,这种联合形式在联邦层面从未出现过,在联邦州层面迄今为止也仅在汉堡出现过一次(2008~2010年),而该次合作也因政见不同而提前被绿党终止。绿党目前确定了特里廷作为两位总理候选人之一,在偏向实用主义的特里廷领导下,不排除绿党与联盟党在选后进行合作的可能性。其他一些同样不能排除的执政联合形式还有如下几种可能:传统的黑黄或者红绿联盟再加上第三个进入了联邦议院的中小规模政党,或者是由社民党加上自民党组成假说式的“交通信号灯组合”,或者加上该党过去多次明确不可能合作的左翼党,抑或甚至将海盗党考虑进来。但是,且不论自民党和海盗党自身前途未卜,有可能会输在5%的门槛上,单就三党联合自身而言,这种组阁形式风险高且极不稳定,极易由于执政伙伴政见不合而面临重组,以至于自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德国在联邦层面就从未出现过此类执政联盟。
(参见《德国蓝皮书:德国发展报告(2013)》p52-55,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5月出版)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