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观点
要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无疑是全世界各国人民普遍而又强烈的美好愿望,是当今世界各主要国家政府间客观存在的努力方向。也毋庸否认,苏东剧变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了极大的加强,其主要特征是金融、科技、文化和军事霸权的不断加强,且日益融为一体。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在力图主导着当今世界和平、发展与合作的态势及走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维护并加强其世界霸权的根本目的是牢牢控制并有序掠取地球上正在急遽减少的有限资源。
先看金融霸权。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代的特点是工业资本占统治地位,主要经济资源和有决定意义的政治机构被工业资本所控制。而金融是当代国民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命脉和血液,金融资本是资本最高和最抽象的表现形式,是资本对人类社会统治的最高形态。这种在国际产业产品垄断基础上形成的国际垄断金融资本,一是不仅垄断全世界几乎所有的原材料来源,而且垄断全球的主要产业、各方面的科技人才和熟练体力劳动力,霸占交通要冲和各种生产工具,并通过银行和各种金融衍生品以及种种股份制,支配和占有更多的资本进而掌控着全球的各种秩序。从一定意义上讲,现在的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控股的全球股份控股公司。
再看科技霸权。从科技研发投入看,以2007年的国内研发预算为例,美国以其中的三分之一作为投资,为世界之冠,欧盟为23.1%,日本为12.9%,中国为8.9%。从教育投入看,美国的教育支出绝对数多年为世界第一。2009年美国人均公共教育支出占人均GDP收入的6.10%,日本为4.28%,韩国为3.01%,俄罗斯为1.87%,巴西为2.29%,而我国仅为0.82%。美国是我国的7.44倍,俄罗斯是我国的2.28倍,巴西是我国的2.79倍。所以我国不仅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即使在金砖五国中,我国的教育投入也排在末位。美国教育实施的“青苗”战略,从大学甚至从中学起,用各种优厚条件,把世界各国崭露头角的人才吸引到美国,以可持续的方式实现自己的“科技霸权”。
然后看文化霸权。当今世界的文化霸权由世界上资金最雄厚的国际金融垄断资本所控制。2010年,美国文化产业比重占世界的43%,而我国所占的比重则不到4%,仅为美国的约1/10还弱。美国的文化产业占到整个GDP的25%,日本达到20%,而我国仅为2.5%。美国把网络定为与海、陆、空、太空并列的军事“行动领域”,进一步彰显了美国的文化霸权。美国实质上充当着全球互联网信息高速公路的警察,企图只让符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价值观的东西上路。不仅最热门的网络,而且世界知名并传播很广的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电影,以及后台为之间接服务的大学、研究和咨询机构等也都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控制。2012年3月19日,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发布的《2011年中国互联网网络安全态势报告》指出:2011年,美国以9500多个IP地址控制着中国境内近885万台主机,有3300多个IP控制着境内3400多家网站。美国还可以通过其控制的IP地址通过机器隐身群发,在两个小时内发送近70万条虚假造谣信息覆盖我国的主要网站。另外,美国政府2011年发布了《联邦云计算战略》白皮书,美国云计算产业已经开始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美国垄断资本不仅控制云计算的核心技术,而且处在以国际互联网为管道的云计算的最高端。这对我国的信息乃至国防安全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我们不仅要看到它是投资昂贵且往往又是能获暴利的产业,更要看到当今世界繁荣的文化产业在积极宣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的价值观,为其永久统治世界制造各种各样的舆论。所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把美国誉为“价值观帝国”。什么是美国的价值观呢?2002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报告中说:“美国将鼓励推行民主和经济的开放性……因为这是维护国内稳定和国际秩序的最佳基础。”
最后看军事霸权。1840年9月27日,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出生在美国西点军校的教授楼里。1890年,他发表了对美国历史影响深远的著作《海权对历史的影响》。其基本观点是:如今一个国家的经济取决于它的全球贸易量。为了尽可能多的贸易量,你必须阻止竞争对手干涉你的生意。因此,全球贸易量与全球军事力量密不可分。美国最有影响力的新闻工作者、世界畅销书《世界是平的》的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指出:“没有看不见的拳头,市场看不见的手就无法发挥作用;没有麦道飞机,麦当劳就无法繁荣”;“正在出现的全球秩序需要一位实施者:这是美国的新负担”。
从一定意义上讲,金融霸权是当今国际垄断资本经济霸权的集中表现,军事霸权是其政治霸权的集中表现,文化霸权是其意识形态霸权的集中表现,而科技霸权则渗透在其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霸权之中。从另一种意义上讲,如果说金融、科技和文化霸权是其软实力的表现,那么军事霸权则是其硬实力的表现。金融、科技、文化和军事这“四位一体”的霸权,构成了当今世界资本帝国主义时代的新的特征。
(参见《世界社会主义黄皮书:世界社会主义跟踪报告(2012~2013)》p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5月出版)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