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皮书观点

2013版《房地产蓝皮书》:2013年保障性住房建设目标较上年有所减少, 分配问题成为其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
来源:房地产蓝皮书  作者:陈颖   发布时间:2013-04-25

       2013年4月2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房地产蓝皮书No.10》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总结了2012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情况,分析了中国房地产改革进程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展望了2013年中国房地产发展形势,并正式发布了2013年房地产蓝皮书《中国房地产发展报告No.10》。

       房地产蓝皮书指出,2012年保障性住房建设目标700万套,相比2011年的1000万套有所减少,最终开工建设781万套。一方面,政府试图开拓保障性住房的资金来源,鼓励以多种方式引导民间资本进入保障性住房建设,并推广供地新模式;另一方面,加强对保障性住房的管理,加大了保障性住房分配和退出信息公开力度,确保公开透明。

       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空前。2010年我国基本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370万套,2011年又基本建成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432万套,2012年则基本建成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601万套,超额完成了2012年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目标。在大规模建设保障性住房的同时,保障性住房的融资、分配、管理等方面则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

       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的中央财政支持力度有限,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大。全国住房保障的财政支出中,2010年中央财政支出占16%、地方财政支出占84%,2011年中央财政支出占9%、地方财政支出占91%。可见,承担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筹集压力的主要是地方政府,而对于财政收支剪刀差长期存在的地方政府来说,同时承受了双重压力,一是土地出让等财政收入的减少,二是住房建设等财政支出的增加,这也加剧了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的融资难度。

       当前,大规模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已进入竣工和交付入住阶段,社会各界对分配问题格外关注。分配问题解决不好,就会造成新的不公和社会矛盾,确保公平分配是关系保障性安居工程成败及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因此,需要地方政府规范分配程序,下大力气做好分配工作,使真正的住房困难群众受益,真正把保障性住房建设成果转化为惠民成果。蓝皮书指出,第一,要公开透明。第二,要建立多部门的家庭住房和经济状况联动审核及信息共享机制。第三,严格处罚、动态监管。第四,加快保障房立法。

       (以上内容参见《房地产蓝皮书  中国房地产发展报告No.1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4月出版)


分享到: